相关词条

全球最详尽最高质量的李安访谈:电影的自由度(一)

自1970年代李小龙传奇式的跨界引领风骚后,《卧虎藏龙》成为亚洲电影又一次重要的入侵,形成名副其实的文化现象。...

查看详细译文>>
阿城:看电影不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文化是什么意思?文化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是文的关系而不是武的关系。这种文的关系要具体到各种行为细节当中去,这就是化...

查看详细译文>>
徐皓峰评点《卧虎藏龙》武打设计:用动作表现人物内心

李安的所有武打场面都有整体上的安排,极为连贯,不像一般的武打片,一打起来就搅成一团,只见动作不见人了。虽然在具...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影制作 / 正文

徐皓峰评点《卧虎藏龙》武打设计:用动作表现人物内心

By 1905电影网2014 . 10 . 27 卧虎藏龙李安徐皓峰武打设计动作设计影评

徐皓峰评点《卧虎藏龙》武打设计:用动作表现人物内心

李安的所有武打场面都有整体上的安排,极为连贯,不像一般的武打片,一打起来就搅成一团,只见动作不见人了。虽然在具体呈现上有不尽人意处,但李安对武打动作的理解,是个世界级导演的高度。

李翰祥的后遗症由谁来解决

《卧虎藏龙》韩国海报《卧虎藏龙》韩国海报

  当陈凯歌《孩子王》出世时,面临“不知所云”的责难,李翰祥先生曾专门写过文章,说以老庄哲学看《孩》片,便能头头是道。李先生以拍清宫片著称,他在《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中采用的并非严格史料,而是流行于百姓间的主流说法,那些说法都曾被高阳先生写文章逐一批判,认为荒诞庸俗。同为台湾文化名人,李先生视高先生于不顾,说明他还是认为电影是大众艺术。


  他对大众有时照顾得过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武打片流行李小龙的打法,李翰祥导演的《火烧圆明园》中有一段北京市民反抗八国联军的巷斗场面,就也用李小龙式的踢腿,而且有“啪啪”的配音。严格说来李小龙的踢腿不是传统武术,更多是西洋击剑的步伐与法国式踢腿的结合,这样的动作出现在一部历史长片中,就有点超前。


  再据服装考证,那时的北京人是坠裆棉裤,裤裆垂到膝盖,将腿踢高有点难度。即便不懂武术与服装,见到一百多年前的北京人个个都跟武打明星般将腿踢得又高又旋,多少有些怪味,如此迎合大众,破坏了影片的整体感觉。


  以何种动作方式去武打,本是武打片导演最为首要的问题,但武打片是一种类型片,按照规矩来,观众便会认同,所以在武打片中这一问题反而不突出。但当处理艺术片中的打斗段落时,这一问题便至关重要,如果请来的是武打片的动作指导,按照流行的打斗方式来,往往容易坏事。


  在艺术片中,如何让动作段落与影片整体格调统一,如何使动作具有表意内涵,李安《推手》是个典范。所以当他拍摄一部真正的武打片《卧虎藏龙》时,理应被给予厚望,可惜拍出来后受到了“不知所云”的责难,由于此片请的是顶级的武打片动作指导袁和平,所以被认为是他坏了事。

  被评为李安的大部分武打动作和老一辈的武打片区别不大,甚至还没有胡金铨李行硬朗,他的动作落伍了。

 

袁和平是否有负盛名

  那么袁和平究竟是否有负盛名?在“竹梢上”一场戏中,周润发有一个点章子怡眉心的动作,就凭这一个动作,就是顶级的武术指导水准。影片中的周润发是武当派,这个动作是武当剑门授徒的仪式,因为武当剑门属于道家系统,那是道家授徒仪式的“点玄关”或称为“开窍”。


《卧虎藏龙》工作照,动作指导袁和平《卧虎藏龙》工作照,动作指导袁和平


  武当山上并没有统一的学理,只是各种宗派的积聚地,所以没有实际上的武当派,只有著名的张三丰。张三丰的老师是黄元吉,死于元朝,但清末忽然有一个四川人自称是黄元吉的不死之身,开办“乐育堂”讲学,学术中心是“玄关一窍”。讲成仙之道是“天人合一”,能使天人合一的方法是“感而遂通”,而感应交融之处在“玄关一窍”。


  流传下来的《乐育堂语录》中对于此窍,并未在人体上有明确的所指,但有一些自称乐育堂弟子的人,指出玄关在两眉之间。当时很多道会门均采用此说,武当山也用此法授徒,不是用手指点一下就完,而是将一根香翻转,用没火的一头去点。道家学者陈撄宁曾在19世纪(应该为“20世纪”,此处可能为作者笔误)三十年代公布他的考察结果,按此玄关去修炼的人,十之八九会生怪病。


  但这个错误的学理却很庄重,一派中只传给入室弟子,只有被点了玄关,才能成为一代宗师,然后生一身怪病,想想真是可悲。从《卧》片看来,周润发真是要收章子怡为徒,从电影表现力的角度,用一个仪式化的动作,肯定比迫切的语言要好。能向导演提供这一动作,便显示了袁和平的功底。  

  周润发在《卧》中的武打动作看起来象西洋击剑,因此受到“不伦不类”的批评。关于周润发展示的武功,却要就此而翻出七十年前的一段掌故,才能说得明白。


  1929年大东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七星剑》的书,在书的前言中,作者吴至青自言曾得到李景林的指点,李景林是当时名闻遐迩的武当剑大师,拜师有先决条件,就是那时的吴至青已领悟了“普通剑术为刀化剑,实非剑术也”,其时流通的剑术多是纵横披砍,挥来抡去,画出一个个优雅弧线,称为剑术之美,其实离剑术的本意相去甚远,不劈砍的剑法才是真剑法——这一点由吴至青以文字披露而出,其实是所有剑术名家的共识。


  当时同是大东书局出版《武当剑》为证明此点,拿剑身造型来说明,剑身为向剑尖回拢的两条流动线,这一造型便证明了剑的功用便是一刺,甚至更极端地提出,宝剑应只锋利在剑尖,如果把剑身左右都开了刃,就是个没文化的屠夫,这本书的作者是黄元秀,是李景林正式徒弟。


《卧虎藏龙》剧照《卧虎藏龙》剧照


  李景林的剑法被称为“李之剑独以柔胜”,李虽然被称为“柔”, 却有古战场的遗风,简略言之就是迎头一刺,如被敌招架,也是滚绞前进。所谓“柔”不是指能将敌之兵器牵来引去,画出优美圆弧,而是说剑法所本的是“不争无为”,不争无为不是柔弱,而是有一击必中的爽利,不去耗神耗力的拼搏。


  以上面所言的剑术标准去考察周润发在《卧虎藏龙》中的武功,就觉得符合所扮演的武当派剑术宗师的身份。虽然许多人都说“周的剑法是西洋击剑,导演是为了迎合西方口味”云云,但严格说来,《卧》是武打片中最像武当剑的,关于武当剑,港台拍摄了许多,一眼望去,都是在用刀法使剑,可前辈武术家确立剑术传统的努力就被糟踏了,造成了随着武打片长大的一代人对于剑法的错误观念。


  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是意志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七十年代台湾胡尽铨、张彻拍的武打片用剑来标榜主人公的个人品格,也是在遵循着传统文化,可惜他们电影中的剑法借鉴日本剑道很多,日本剑道主要是劈砍,服从于银幕的观赏性,刀法就是比剑热闹。


  电影上的“失剑”的状态已很久了,甚至认为周润发使的是西洋击剑,真正在银幕上使西洋击剑的其实是李小龙,李小龙发现增加拳头速度不如增加出拳的隐蔽性,于是吸收了西洋击剑先迈步再出手的方法,这种上下身不一致的技巧在《死亡游戏》里,李对付一个两米多的黑人时表现得特别分明。


  说周的动作像西洋击剑,是因为西洋剑也是“迎头一刺,只进不退”,但天下搏击无外乎“进中门”或“走偏门”两条路,周的直线进攻不是剽窃,之所以认为是西洋击剑的专利,因为以往武打片中的武当剑都是迂回腾挪,已成了观看定式。在东西方的剑谱上寻找架势的差异,不如在剑术精神上比较更能看得清晰,西洋击剑虽也实战简洁,但注重试探与隐蔽,所以诱招一类的假动作特别多,寻求力学把握和心理刺激,而武当剑法的实战注重“有感而发”、“灵犀一动”,是心灵的艺术,所以武当剑有“内炼”法,内炼成就后,对敌将极为敏感,出手动作更为直接了当,与武当剑相比,西洋击剑尚且罗嗦。


《卧虎藏龙》剧照《卧虎藏龙》剧照


  在银幕上,周润发天然反应般的直率动作令人想起了李小龙,李小龙的动作基本上都是西洋的,步伐是阿里舞步与击剑的混合,拳脚是空手道与拳击的混合,但是他交手的状态最富于太极拳所言的“一触即发”,他表现出了超出他对手几倍的反应能力与速度,令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风神,所以他至今魅力不倒,要知“神气”两字是习武第一关键,而几乎所有拍太极拳的影视作品,只是拍如何将对手缠住,然后用肩膀或臀拱一下——对于这种公园太极拳,著名搏击家王芗斋有严厉的批评:“如果这种太极拳是张三丰发明的,我会瞧不起张三丰。”可惜被老一辈武术家明确指明是错误的东西,却成为今日电影的时尚,尤其以徐克为代表的新派武侠片则只讲究姿态的美观,离真正的武术相去太远。


        李连杰成龙的花哨更能获得观众,李小龙的风神在银幕上许久不见,虽然周润发未练过武术,却使李小龙的传统得以延续,令人能窥到一丝真正的剑术。

  《卧》片的导演李安虽居于美国,但一直以精通传统文化著称,他的这一影片并未获得一致好评,首当其冲的是对他武打设计的批评,以大众对武打片的惯性口味,也该当必然。


日月奔璘

  周润发被偷的宝剑是什么剑?那把剑的剑身上有着一串复杂图案,难道李安是儿童心理,为了显得一个东西很厉害,就把它作得很复杂?剑的审美标准是洗练单纯,那真是一把很低级的剑,为它而争得昏天黑地有点不值。


  脱离了原小说看这把剑的造型,这不是杀人的利器,按照道家剑仙之说,凡是在剑身上搞花样的剑,不是练身手而是练眼睛的。按传统讲,武当剑有内炼外炼之说,外炼就是那一刺,内炼则以剑修道,方法是“日月奔璘”——这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文化,古人认为可以通过眼睛吸收太阳月亮的能量,故宫屋檐边上都有几排仰头望日月的兽类雕像,狗一般蹲着,就是这一文化的产物。


  《聊斋志异》中的狐狸精也是根据于此,因为狐狸有晚上看月亮的习性,与日月奔璘相暗和,所以古人认为狐狸可以成精,蒲松龄曾有一段在崂山向道士学琴的岁月,所以《聊斋》中总有道家典故的借用。在道家文化中,剑为阴性,日月之光为阳性,人眼为周身气脉的外露,练剑为阴阳调和之意,虽然这一方法未听闻有成功者。


《卧虎藏龙》剧照《卧虎藏龙》剧照


  对于周润发在影片开头说的“我静坐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死寂境界”,和临死时杨自琼劝他“你还是留着一口气去练神还虚吧。”——这明显不是一个练武术的人说的话,“练神还虚”一词,李安在《推手》用过,让那个老太极拳师在离家出走后说“拳谱上说练精还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这练神还虚就难了。”


  这句台词在电影中说得感人至深,这三还步骤是道家丹法理论,为太极拳所借用,李安用一个丹法名词,来比喻人终难什么都无所谓的人生感慨,的确是高明,便在《卧》片中也用了一下,由于戏份不到,观众体会不到什么人生感慨,只是觉得是一个名词,而且以道家丹法严格说来,《卧》片中此处用“练神还虚”一词稍有不妥,应该是“投胎夺舍”,但总算表明了他是以剑求道的,既然以剑求道,方法只能是日月奔璘。


  李安为何不用“日月奔璘”编造情节,只是让此剑成为了一把利器,可能是怕展开后不好收场,夺去了性格描写的空间,而一般的武打片都是这类神奇的地方越多越好的,李安反其道而行,是他作心理剧的惯性。不过,美国人有儿童心理,他们的外星人、毁灭性武器都越复杂越厉害,不把此剑作得造型复杂,它的宝贵,美国人就理解不了——也未可知,李安的想法原本单纯。


  从点玄关、武当剑风格、剑身这三点看,《卧》片设计都有古文化的根据,好的动作设计不应只是动作,还应有动作后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古装武打。但袁和平的设计为何没有他以前作品好看,与李安的导演整体构思有关。


轻功

  《卧》片唯一为人一致称赞的是一场“竹梢上的打斗”,被称为“具有东方的意象之美”,显示了李安令动作具有表意内涵的成功,正如他所言:“我不是为了美,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意乱情迷。”这一场戏是周润发强迫地要收章子怡为徒的行为下,隐藏着一股想和这女人亲近的欲望,所以是意乱情迷。


《卧虎藏龙》工作照,章子怡与杨紫琼正在拍摄城墙追逐戏份《卧虎藏龙》工作照,章子怡与杨紫琼正在拍摄城墙追逐戏份


  李安用动作表达人物的精神瞬间,将现实空间转化成内心世界。对于这种心灵化的动作场面,徐克的《东方不败》中有一点萌芽,比如他将轻功作得很抒情,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欢娱。所以《卧》片虽非成功之作,但因为一个场面,它会在武打片发展史中占有地位。


  除去“竹梢上”的段落,李安的武打很“写实”,由于徐克一流新派武侠片的影响,人们已经不爱看一拳一脚地老实过招,李安还在搞“打了半天不分胜负”,就有点让人难以接受。还有一个神力的分寸,得为神力的出现设定好情景,如《东方不败》中林青霞的腾云驾雾就合情合理,但李安的轻功就出了问题。


  当周润发在《卧》片中从水面上起飞时,感觉就有点怪异。因为影片开头展现的是清末生活的氛围,甚至还做出了北京城原貌,现实感作得那么重,飞起来就难了。而且一打起来就没味道了,章子怡与杨紫琼嘴里吆喝着一打半天,这是台湾七十年代的动作方式,早已被淘汰了。


  李安在拍《卧》之前,参考过香港新派武侠片,之所以不用那种省略动作的剪接方式,而是保留动作的完整,结结实实地打,只能从他对影片的整体构思去猜测,因为他肯定知道,有些东西省略了反而视觉冲击力更大。


  《卧》中章子怡、杨紫琼在城墙上的轻功追逐,却是大胆创举。一般武打片的轻功都是一闪即失,对于起身、飞、落三个过程总是取其一而用之,决不会展示全程,将轻功作为昙花一现的视觉奇观,因其诡异从而避免观众对虚假的反应,所以用长镜头跟拍是忌讳,但李安反其道而行,用的是跟拍,但他是要用轻功动作表现人物性格,所以拍短了不行。


《卧虎藏龙》剧照4《卧虎藏龙》剧照


  章子怡的动作轻飘,而杨紫琼重拙有力,常从房上跌下跑上一段,在视觉上有轻重对比所以好看,更重要的是两位女子在这一段落表现出的动作特点,和影片后面所塑造她们一个年轻无世俗熏染、一个久经事实敢爱敢恨的性格能有应和。


  轻功是向上跳跃的,为了表现动作的轻飘,比如《东方不败》中一到轻功便是仰拍,但李安的轻功段落中有不少俯拍,仰拍轻功能利用天空,一个突然而至的单纯背景最能表现动作的轻灵,俯拍的背景自然就是屋顶,李安用俯拍轻功的方法展示古老建筑,这一复杂的背景获得了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在技法上是个更新。


  李安的武打是和人物性格紧紧联系的,对于周润发的动作设计最为典型,周的动作不是展示优美姿态,是一触即发,表现出了超出他对手几倍的反应速度,拍法不是徐克套路而是李小龙的作法,由于他这种与影片所有人都不同的动作方式,一下子便将他这个人物突出出来。


  而且他的动作是只进不退,和前面杨紫琼、章子怡螺旋线路的交手方式形成巨大反差,再者杨章二人的轻功段落展示了轻重对比,杨紫琼的重是降服不住章子怡的轻,而当周润脚跟不动地站着,章子怡却无法施展轻功逃走,只要一跳起便被拽住,在此时,周润发的重降住了章子怡的轻,从而表现出了周润发的武功高强和个人气质。


  所以李安的所有武打场面都有整体上的安排,极为连贯,不像一般的武打片,一打起来就搅成一团,只见动作不见人了。虽然在具体呈现上有不尽人意处,但李安对武打动作的理解,是个世界级导演的高度。


《卧虎藏龙》剧照4《卧虎藏龙》剧照


原著与剧本

  《卧虎藏龙》改编自一部民国时期的著名武侠小说,讲的是男人的心理障碍。对于主人公李幕白的心理分析,一直为后辈的武侠小说作家们津津乐道。那些作家们有一个有趣解读,是讲一对男女情感的郁结,正当无法解决时,有了一个突发的事件,他们面对失剑除了焦虑,还有一份惊喜,他们投入到寻剑的行为中,希望能借此消耗掉彼此情感中的郁结,但事件结束后却发现什么都没有解决。


  ——从这一改编角度讲,章子怡所扮演的玉蛟龙就不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段落,让她和一个马匪脱离众人去谈恋爱了,虽然用意是想与李幕白的压抑情爱作出对比,但由于展开得过大,与影片整体的剧作方向有所偏离。


  有许多可供改编的武侠题材,李安为何看中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有着武侠小说中不常见的阴郁,李安想在武侠片中表现一个人的心理困境问题。从表现压抑情绪来说,新派武侠片的服化道就有点亮丽,李安以往的影片总在寻求人的共性,他借用一段历史的压抑情调,也许在所有中国人的记忆与想象中,清末是最为压抑的时代,因而用这一时代的氛围来塑造人物。


  由于对于历史的依仗,连带了他对徐克式武打动作的摒弃,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用“点玄关”与“正宗武当剑”的原因,他在遵循那一时代的文化事实,他在寻找一种老旧的打斗方式,最终违逆观众的欣赏口味。也许作为单独的影片,他是成功的。

  (完)


  摘自徐皓峰影评集《刀与星辰》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