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好莱坞怎样谈生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家会要求编剧写作费用依照版权购买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尽管这是可以商榷的,但在实践中大多会被接受...

查看详细译文>>
【试读】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有一部电影因为阴错阳差最后没能合作,那部电影是《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导...

查看详细译文>>
构建谋杀:插入镜头与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中的面孔是模糊的、可交流的、富有表现力的,它呈现了另一种紧张关系:爱普斯坦将面孔视为肌肉与软骨的集合,...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六):完美主义者与万金油—奥菲尔斯与马特拉斯

By 1905电影网2014 . 09 . 04 奥菲尔斯马特拉斯电影搭档幕后故事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六):完美主义者与万金油—奥菲尔斯与马特拉斯

因为饱受误解的《劳拉·蒙戴斯》在放映伊始遭到失败,心力交瘁的奥菲尔斯在影片发行后两年就溘然长逝,一段传奇的合作关系也就此戛然而止。马特拉斯的摄影生涯一直延续到了1970年代,但由于新浪潮电影的冲击,他的工作方式也逐渐被时代所淘汰了。

  在影史上的传奇法国摄影师中,克里斯蒂安·马特拉斯的知名度也许比较低,但他的作品履历绝对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他既曾和前新浪潮时期法国声望最高的导演(雷诺阿谷克多勒内·克莱尔雅克·贝克)合作过,也与诸如布努艾尔、德·西卡和普雷斯顿·斯特吉斯等来法拍片的电影大师有过合作。但他最广为人知的,无疑是与德裔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的合作。两人在二战后联手创作出了《轮舞》(1950),《欢愉》(1952),《伯爵夫人的耳环》(1953)和《劳拉·蒙戴斯》(1955)四部杰作。它们是奥菲尔斯毕生中完成度最高的四部电影,这自然和马特拉斯稳重扎实的摄影功底密不可分。


法国著名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左)和他的御用摄影师克里斯蒂安·马特拉斯(右)德裔著名导演马克斯·奥菲尔斯(左)和他的御用摄影师克里斯蒂安·马特拉斯(右)


  马特拉斯的摄影生涯开始于1920年代,刚入行时,他从事的是新闻影片的摄影工作。多年的新闻摄影锻炼,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功底,也培养了他早期摄影生涯中冷峻客观的纪实风格。正是这两个特点,使得让·雷诺阿选择他作为自己战争电影《大幻影》的摄影师。《大幻影》中的主要人物大多被困在战俘营中,他们的活动范围受着局限,因此马特拉斯细腻的摄影机运动设置,对于交代人物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马特拉斯也具备着一位优秀电影摄影师最不可或缺的特质:多面的才能与出色的适应能力。他虽然以纪实风格见长,但他在1930年代也曾经和让·爱普斯坦马塞尔·莱赫比耶阿贝尔·冈斯这样的法国印象派实验导演合作,创作出了一系列形式感极强的惊人画面(这也预示了他与奥菲尔斯合作时极具形式美感的摄影美学风格)。二战后,与奥菲尔斯的合作,让他的风格由战前的严谨纪实,转变为了战后流畅复杂的长镜头风格。


《劳拉·蒙特斯》( Lola Montès)CC版封面《劳拉·蒙特斯》( Lola Montès)CC版封面

  尽管以优雅繁复的长镜头闻名于世,但奥菲尔斯在实际拍摄时并不以摄影机的运动轨迹作为根本出发点。在设计一个镜头时,他最先考虑的是演员的表演。在设定构图与摄影机运动路线前,他先要和演员就具体场景进行长期的排练,以便设计出最适合表现故事内容和角色情绪的走位方式;在这之后,他才会与马特拉斯进行商议,合力设计出具体场景的镜头拍摄方式。


  马特拉斯承认,奥菲尔斯在拍摄时与自己的沟通并不多。譬如在拍摄《劳拉·蒙戴斯》时,奥菲尔斯曾要求美术人员在一场戏中把整个路面都染成红色,并在上面铺满红色的树叶。马特拉斯当时对奥菲尔斯的意图不明就里,而当他就此询问奥菲尔斯时,奥菲尔斯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直到看到成片后,马特拉斯才理解了奥菲尔斯的意图:他通过季节的更替,将《劳拉·蒙戴斯》的故事分割成了四个章节,而以红色为主题的部分代表的是秋季。马特拉斯在回忆往事时毫不避讳自己对奥菲尔斯的尊敬,他认为奥菲尔斯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绅士,但他也有着执拗的一面。他会认为有些事情自己清楚就好,不愿意将其告诉所有人,即便是自己最密切的合作伙伴。但马特拉斯也说,奥菲尔斯的优雅风度很好地掩藏了他的执拗,这让与他合作的剧组成员虽然会偶尔感觉到沟通不畅,却丝毫未在自尊心上受到任何伤害。


  因为在美学风格方面,奥菲尔斯对自己想得到的效果有着完备的构想,所以马特拉斯对奥菲尔斯电影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因为需要强调长镜头的流动感,因此奥菲尔斯会要求马特拉斯在画面前景处设置物体,随着两人合作的深入,这也成为了两个人的默契。而奥菲尔斯还非常喜欢把楼梯、长廊,以及窗口之类连接不同空间的过渡场所,作为自己选景时的优先考虑。这无疑为马特拉斯的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要跟着片中角色走上几层楼梯,就只能采用手持摄影(当时的摄影机器相当沉重),而且对供电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很多煞费苦心的技术努力。此外,像《欢愉》一片开场段落中的长镜头,也需要长期的排练,因为在奥菲尔斯所设置的繁复细节中只要有一处出了差错,整个镜头就需要推倒重来。而这些问题,最终都得到了以马特拉斯为首的摄影人员的解决;大概也只有像马特拉斯这样技巧扎实的摄影师,才能赢得完美主义者奥菲尔斯的长期信任。


《伯爵夫人的耳环》剧照《伯爵夫人的耳环》剧照


  而且即便是在奥菲尔斯的强力控制之下,马特拉斯偶尔也会为自己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伯爵夫人的耳环》中,伯爵夫人与意大利贵族多纳蒂共舞的长镜头,穿梭在数个不同的房间中,表现出了奥菲尔斯想要表现的情绪——随着这段长时间的舞蹈,两人对彼此的感觉也在不断深入。但马特拉斯的布光方式,为这个镜头提供了引发人们思考的另一重维度:随着舞蹈临近结束,舞厅中的光线也逐渐暗淡,这似乎为两人的浪漫关系投上了不祥的阴影。马特拉斯的设置看似与奥菲尔斯在镜头中想要表达的意念有所出入,然而跳脱出这个镜头来看,他的布光方式反而恰恰对应了奥菲尔斯宿命主义的悲观色彩,这无疑也体现出,马特拉斯对导演交给他的故事素材有着惊人的感悟力。


  因为饱受误解的《劳拉·蒙戴斯》在放映伊始遭到失败,心力交瘁的奥菲尔斯在影片发行后两年就溘然长逝,一段传奇的合作关系也就此戛然而止。马特拉斯的摄影生涯一直延续到了1970年代,但由于新浪潮电影的冲击,他的工作方式也逐渐被时代所淘汰了。然而在法国电影产业的黄金年代,他是每个导演都梦寐以求的合作伙伴:一个务实,勤勉,敬业,并且从不抱怨的电影摄影师。


  摘自《电影世界》2013年9月

  文/Qtn


【查看更多】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一>:从绘画中升华—贝托鲁奇与斯托拉罗》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二>:被光线牵连—伯格曼与尼科维斯特》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三>:大当家与贤内助—黑泽明与中井朝一》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四>:游击战搭档—斯科塞斯与查普曼》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五>:摄影为故事存在—斯皮尔伯格与卡明斯基》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七>:疯狂与优雅—科恩兄弟与狄金斯》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八>:冰与火之歌—成濑巳喜男与玉井正夫》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九>:90%的影像哪去了—王家卫与杜可风》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十>:弥漫的黑暗光晕—伍迪·艾伦与威利斯》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