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好莱坞怎样谈生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家会要求编剧写作费用依照版权购买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尽管这是可以商榷的,但在实践中大多会被接受...

查看详细译文>>
【试读】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有一部电影因为阴错阳差最后没能合作,那部电影是《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导...

查看详细译文>>
构建谋杀:插入镜头与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中的面孔是模糊的、可交流的、富有表现力的,它呈现了另一种紧张关系:爱普斯坦将面孔视为肌肉与软骨的集合,...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影制作 / 正文

文化的传承与反叛 ——论刘家良电影作品

By 1905电影网2014 . 11 . 13 刘家良功夫片功夫电影评论刘以庄

文化的传承与反叛 ——论刘家良电影作品

香港的功夫电影,多采多姿,即便放在世界语境下依然个性十足,自成一家。尤其,在电脑特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回望老旧的港式功夫电影,类似于「手工作坊」的一招一式,反倒更彰显出一份与众不同的视觉奇观。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便因其洪拳嫡系的身份而成为最具个人特色者之一。

香港著名功夫片导演、演员刘家良香港著名功夫片导演、演员刘家良

  香港的功夫电影,多采多姿,即便放在世界语境下依然个性十足,自成一家。尤其,在电脑特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回望老旧的港式功夫电影,类似于「手工作坊」的一招一式,反倒更彰显出一份与众不同的视觉奇观。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便因其洪拳嫡系的身份而成为最具个人特色者之一。


  作为「舶来品」,电影完成本土化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藉由功夫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唯一性,也使得功夫电影成为香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类型电影,而刘家良根植于正统功夫土壤之中的电影作品,更具有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


坚持传统

  刘家良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坚持传统,表现为注重国术门派的正宗与纯正。


  从古到今, 武侠小说极受欢迎,但对打斗场面描写狠少。不少武侠电影的武打,则往往搬用京剧舞台功架,或虚张声势地比划。当然,也有挑战人体极限的高难度杂技表演、并已打入国际影坛的功夫电影。但刘师傅电影中的功夫,却充满对武术真实性的尊重,所谓硬桥硬马真功夫。他的片中许多打斗场面,不但美,而且不会沉闷,很耐看。在一些关键时刻,刘师傅常常用特写或近景,去表现一些动作的细节。懂武术的人,自然认识其中的套路;不懂武术的人也会被那种拼搏的逼真吸引。


  刘师傅对我说:「功夫是有招数的,每派都有绝招,所以要拉近,让观众看清楚。我做武师时是自己就镜头。」在《武馆》一片中,踏著整匹布打斗,是要展示洪拳特有的扎马步功夫。刘师傅更会时常在打斗埸面中出奇招,如在《螳螂》一片中,针对不同人物性格,采取边打边对话,用言语刺激对方,令其情绪激动,或注意力被转移而出错。在另一部片中还安排四个残废人加入打斗,出人意料,产生狠强的喜剧效果。


  刘师傅对我说:「我看完一部《铁金刚》之后,就觉得我不需要拍这些戏,现在流行拍的不外是黑社会、暴力等,无论如何也不能够比外国人拍得好。现在我要拍些弘扬中国武术的电影。我要表现传统、硬朗,有修养的国术。我非常看重正宗派别,我的功夫永远不芜杂。」他认为:「只有功夫片才可以打进国际市场。」事实上,正是如此!然而,现在有人却想靠所谓「大投资」、电脑特技去同荷里活拼,这其实是放弃了自己的优势,是面对国际影坛霸主失去自信心的表现。身居美国的李安,恰恰以表现中国功夫的《卧虎藏龙》,成功打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亦在各大国际影展扬威。


香港著名功夫片导演胡金铨香港著名功夫片导演胡金铨

  中国的哲学是「天人合一」,故中国功夫最适宜在大自然环境中施展,如在胡金铨的武侠影片中,在山林间、瀑布前,最能显示其独特韵味。李连杰去美国后,没有拍出过好的影片,因为在那些金属的冰冷背景中,他的功夫显得极不协调。


注重武德

  刘家良的功夫电影,很注重表现武德的修养,也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最有代表性的是《陆阿采与黄飞鸿》一片,将练功的过程,表现为人格提升的成长过程。黄飞鸿学艺时,略有所得,便偷袭师父;终于明白功夫不到家, 偷袭也是白费。越学越觉不足;最后明白:要以德服人,令对立双方成为朋友。影片结尾,对方惭愧,要以铁棍自残, 黄飞鸿飞身抢救,定格。是影片为武德修养立纲鉴的句号。刘师傅认为此片是他的代表作。难得的是:他由武术指导转当导演,第一部《神打》就非常收得,他却没有「食住上」;而是拍他的言志之作《陆阿采与黄飞鸿》,讲他要讲的话。令功夫电影从好勇斗狠的滥调中走出。


  刘师傅的「武」,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武馆》一片中的比武,最后变成精神上的切磋,成为以武会友,甚至成为生活礼仪,一种打招呼的手段。在《长辈》一片中,当余正全将三叔一只手打伤后,三叔不服气,举著另一只手说:「我还有这只手可以打!」余正全立即将自己一只手插进腰带中,表示公平,用单手同他继续打,直到他服输。打斗中,这种道德规范, 只有中国国术才有。这便是君子精神,否则,胜之不武,为天下人不齿!刘师傅片中的武术家,都具有君子精神。


  自《少林搭棚大师》一片后, 刘家良的功夫电影就没有死过人。在暴力泛滥的年代,实在是一种「拨乱反正」。也可以说刘家良作品是对张彻阳刚作品中过多血腥场面的反叛。


融进儒家家族伦理元素

  刘家良的功夫电影,融进了儒家的家族伦理元素。


  国术本身也有家族观念,比如师徒关系,有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师兄弟之间,也如亲兄弟般,有情义,有长幼之序。 刘师傅在生活中也遵守这些儒家思想规范。比如,他愿帮助一些晚辈,但他不会自己说出来,因为他是长辈,须由晚辈向他提出;在片场,他坐在导演椅上接受记者访问,他可以同记者开玩笑,但他的弟弟,只能站在旁边,不能乱插话。


《长辈》剧照《长辈》剧照

  在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中,家族中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及矛盾,常要由武功解决,如《长辈》一片中,对家产的争夺,最后靠比武的胜负决定,但却都符合儒家思想的规范,没有打死对方。但刘师傅同时又有很强的反叛精神,所以他没有死守儒家的规范。比如刘师傅在影片中,以武术形式,将女性角色作为家族主要成员,引入功夫片。且女性角色同时也是功夫高手,并非附庸。如《洪熙官》一片中,武术大师洪熙官在新婚之夜,竟无法破新娘的武功:掰开她的两腿,以致不能洞房,只好走到新房外,躺在船甲板上,却又被徒弟看见……能够在功夫片中,这样反叛地处理两性关系,在香港当代电影导演中, 刘师傅是仅见的一位,亦是他创新之处。


  儒家伦理认为「夫为妻纲」,《洪熙官》片中,竟然如此安排夫妻关系,是对传统人物关系的一种错位处理,亦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 同样的手法,在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中,不止一处,如在《陆阿采与黄飞鸿》中, 黄飞鸿的父亲怕他惹事,不肯传授武功给他,但他对武功的著迷,打动了陆阿采,决定收他为徒,父子遂成为师兄弟,这种父子关系的错位,亦同样有趣。最为精彩的是在《长辈》中,年轻的女孩程带男,却是年近六十岁的侄儿的长辈,这种年龄与辈份的错位,由于儒家讲究长幼有序的礼仪,比如:晚辈对长辈要早晚请安、敬烟奉茶、对长辈的吩咐要遵从、长辈有错不能批评等等,在片中便成为贯串全片的戏眼,直接造成许多矛盾冲突与人物间趣味横生的情节。


  在刘师傅探讨家族中两性关系的影片中,最重要的是《洪熙官》(1997)、《中华丈夫》(1978)、《螳螂》(1978) 等片。他关注两性武功的匹配,而片中的夫妻多是不能共同生活。如《中华丈夫》中,夫妻比武,互不服气,水野结花离开刘家辉,回日本之后,再返夫家时,已被推至后景,影片内容转为刘家辉以中国功夫应对日本众武士。《螳螂》中的妻子更为保护丈夫而死去;《洪熙官》中的洪熙官,则不听妻子劝告,明知不可为而为,一心只想著为师报仇,直至战死。但洪熙官尊重妻子的武功,由于妻子教儿子洪文定武功,他便不教。这亦是刘师傅注重国术门派的正宗与纯正主张的体现。到洪熙官死后,其子根据他留下的祕笈揣摩,将父母的武功结合,创出新招,终于打败仇人,为父报仇。


《烂头何》海报《烂头何》海报
  刘师傅对儒家伦理观念的突破,还表现在《烂头何》一片中,对师徒关系的反叛性思考。在此片中, 师徒关系已从民间传说中的家族伦理关系,转移到政治领域,权力系统建构加入到师徒关系中,令过去严师如父的师徒关系及练功的祟高理想,完全改变。对当权者来说,只是利用,一旦利用价值用完,即刻结束。这是对传统师徒关系的重组。当烂头何冒死将皇太子护送到宫中,为他穿上朝服,更及时把他忘记了的朝珠从门缝抛给他后,沉重的宫门,随即在他面前轰然关上,此后两人身处两重天。


  本来影片故事的细节,经不起推敲,因为平民烂头何,不可能深入到宣读皇上遗昭的大殿门外。以刘师傅的精明,他当然知道,但这样处理,才可以直观地把当权者处理人际关系的纯利用的功利考虑表现出来。或者也有刘师傅对宾主关系的感慨罢?


对女性角色重新定位

  刘家良的功夫电影,最大的突破,是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


  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理解其女性观狠重要。在中国的武侠小说中,女性的位置,不差于男性,唐传奇中女侠比男侠更活跃。只是到了白话小说中,男侠才占绝对优势;武侠电影中女侠也不少,大导演胡金铨的名作就叫《侠女》


  在长期的封建时代,中国是男性中心的社会,女性被视为玩物,且不说三妻四妾、后宫佳丽三千人;以缠足为美,便是以满足男性赏玩需要,对女性极不人道的摧残。但在文艺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却多是强者,且不说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风月救风尘》中的赵盼儿。《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权重的管理者是王熙凤,能干的改革家是贾探春。但「文革」前,北京大学吴组湘教授一语道破:「林黛玉嫁贾宝玉,是一个就业问题。」经济不能独立,女性无论多强,只有依附于男性。所谓「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在武术界,女性的地位似乎较好:比如,武侠小说中的英雄,若是成家,大多是一夫一妻,且不可在外拈花惹草,否则便是武林败类,属该诛之列;另外,武人择妻,要武艺高强;往往是不打不相识,或比武定亲。不会以貌取人,发生一见钟情的艳事。同时,武人侠客亦会救弱女于危难之中,但即使被救者愿奉箕帚,侠士仍会选择离开,只因功成不图报乃侠士的行为准则,否则会惹天下人笑话。特别需耍指出的是:武人侠客要习武,便不得纵欲;不近女色,成为保证武功高强的前提。有的门派甚至要求终生禁欲,如《江湖奇侠传》中方绍德传授道法,「非童男之身不可」,且须终身保持。


《长辈》剧照《长辈》剧照

  在介绍了上述文化背景后,我想指出:在刘家良的功夫电影中,有一部影片特别值得重视:就是拍于1981年的《长辈》。 刘师傅在此片中,让女主角担当继承与延续家族财产与武功的关键人物。《长辈》的故事说:余家三兄弟,大哥早死,二哥掌管家族财产,三弟不务正业,却想趁二哥病重,谋夺家产。 二哥决定将家产交大哥住在广州的儿子余正全,为怕老三捣乱,便将后事托付给自小收养在家的婢女程带男,派她带地契往广州;并给她填房的名份, 她便成了刘师傅扮演的余正全的二婶母,即长辈了。


  如前所述,两人年龄与辈份的反差,为全片增加丰富的戏剧性。 刘师傅发自内心的对长辈的尊敬,演得十分精彩。惠英红饰演武功高强的程带男,把一个为报恩和主持正义扮长辈的年轻女孩, 表现得可信可爱。她从纯朴的小镇,来到广州大城,面对城里人的繁华生活,样样觉得新奇好玩,特别是在香港读英文书院的那个「姪孙」所带来的西方生活方式,令她大开眼界;在年龄上还是孩子的她,内心充满对西方文化等新鲜事物的好奇与作为长辈必须扮老成的矛盾。刘师傅将余正全的儿子阿滔设定为在香港学英文的青年,值此引进西方文化与生活方式,加大了文化的反差,令戏剧矛盾更尖锐。打斗中,更加上中国功夫与西方剑术的比试,令影片场面更为热闹。仅从这一点,便可看到刘师傅一点也不古老,思想十分开放,电影的观众主要是年轻人,这部影片可说老少咸宜。


  刘师傅参与此片编剧,塑造人物颇成功。 比如影片开头,程带男刚出场,片中仅用一个细节,就表现出她是一个武功高强的女孩:轮船上,程带男满怀心事,正在出神;乘客都在打瞌睡,一个睡著的女孩,从妈妈怀中掉下来,程带男敏捷地接住她,把她放回熟睡母亲的怀中,并把其母的手轻移过来搂著孩子。这个细节同时还表现程带男的心细与善良,可谓一举数得,很高明。 刘师傅对我说:「我识拍文艺片的,只是没人找我。」据此片的成就,我相信刘师傅会拍文戏。


《长辈》剧照《长辈》剧照
  程带男完成将家产交给余正全的任务后,即宣称:「我不当长辈了!」接著的镜头是:她口操英语,扮成时髦外国女郎,走在繁华的广州街头,她要走自己的路了。这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新女性。这样的女性形象,过去从未在功夫片中出现!甚至有人说是妇女主义的进步。这亦是刘师傅颠覆张彻电影的另一个方面,因为张彻电影是排斥女性的。 刘师傅曾长期担任张彻电影的武术指导,为张彻电影的成功作出过贡献,但他却没有因循过去的成功经验,反而认识到功夫电影类型传统的局限,努力追求变化,而且相当大胆!


  有学者说:「不能说只读武侠小说就能了解中国文化,但不读武侠小说却狠难完整地理解中国文化。」刘家良的功夫电影,具有这种文化价值。 刘师傅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但他却不守旧,他的功夫电影因其反叛精神而特别具有顽强生命力。


  《香港电影》2009年11月号 

  文 李以庄    编辑 阿随


  作者简介:李以庄,曾任教于中山大学,从事文艺评论四十余年,自1982年开始研究香港电影,1986年,提前七年退休,全力自费研究,经常赴港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看港片二千余部、访问影人、收集资料,并开始应邀撰写论文及参加研讨会。著有《电影理论初步》(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及著有用蒙太奇理论分析中国古典爱情诗的《诗词新解——闺情》(香港金陵出版社,1989年出版)。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北京有关机构聘请任「一百部最佳影片」和「一百位最佳演员」评委。周承人、李以庄合著《早期香港电影史》2005年12月于香港三联书店出版。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