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好莱坞怎样谈生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家会要求编剧写作费用依照版权购买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尽管这是可以商榷的,但在实践中大多会被接受...

查看详细译文>>
【试读】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有一部电影因为阴错阳差最后没能合作,那部电影是《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导...

查看详细译文>>
构建谋杀:插入镜头与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中的面孔是模糊的、可交流的、富有表现力的,它呈现了另一种紧张关系:爱普斯坦将面孔视为肌肉与软骨的集合,...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影制作 / 正文

胡其鸣谈:新编剧新导演如何与电影制片人沟通

By 1905电影网2014 . 07 . 17 新编剧新导演制片人沟通胡其鸣

胡其鸣谈:新编剧新导演如何与电影制片人沟通

我是不会给一个编剧的导演处女作投资的,因为我深深知道,导演是一个“技术工种”,从剧本到一个完成的电影作品,这中间需要经过无数的技术环节。而很多编剧只有想象但缺乏熟练的技术支持。

  “对于我们这些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眼看与电影渐行渐远的同学们,给些意见吧。毕业后创作了几个剧本,但面对投资壁垒,实在无言以对。本来以为在釜山的ppp(Pusan Promotion Plan,意思是“釜山电影推销计划”)计划也许会有渺茫的一丝希望,可看了您的博客对釜山电影节的评价。无语中……”——某网友留言。


中国电影产业的资深人士胡其鸣中国电影产业的资深人士胡其鸣


  我曾经在我自己的博客中写了一篇叫《釜山电影节阴谋》的半开玩笑的文章,中心内容就是告诫国内的年轻导演们千万别上釜山电影节的“当”,别把在该电影节获奖的影片当成学习的榜样,那是故意“误导”中国的年轻导演们。那种48个镜头2个半小时的获奖影片绝对不是中国年轻导演应该效仿的。文中我还写过我曾与釜山电影节评委之一的对话,他在看那部后来获奖影片时睡过去多次。


  玩笑归玩笑,可是我后来还真是碰上了有年轻编剧给我送来的剧本,而且注明就是奔“釜山电影节”去的。看来我的“警告”还真是有必要在更广泛的媒体上加以传播,让编剧和导演新手们学会如何与电影制片人沟通。


把自己“推销”出去

  究竟什么样的剧本才会得到制片人的青睐?这确实不好说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先把自己“介绍”给投资人。


  当我在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工作时,有一天看到一个秘书把一大堆剧本放到碎纸机里,我问她,这些剧本都看完了?她说,“没有,根本来不及看!我们的人每天要求看4个剧本,看推荐来的还来不及呢!这些自己寄来的太多了,基本不看”。我相信这些被粉碎的剧本是征得作者同意的。确实,一个像派拉蒙这样的大电影公司,每天会有无数人往这里寄各种各样的剧本。这使我想起了去年夏天一个在电影局传达室的镜头:一个操着浓厚外地口音身穿破烂不堪短裤和拖鞋的男人在用内部电话质问某个处“为什么没有采纳我的剧本”?他述说着他的剧本如何有想像力并说这个剧本已经寄出有三个月了。我在旁边观察着他那张激动发红的脸,心想你连谁是电影投资主体都没有搞清楚就在这里指责电影局的人,那接电话的人脾气够好够耐心的,要是别人早把电话给挂了。


《南国再见,南国》剧照,该片被胡其鸣划入“明信片电影”《南国再见,南国》剧照


  现在电影的投资主体已经逐渐地由国家投资转向私人投资。根据电影局的统计,目前国家掺股投资的电影比例只占电影总投资的25%左右。因此,对于编剧来说,如何去结识或认识制片人十分重要。过去找几个国营的制片厂就可以了,而现在必须要了解不同制片人对什么感兴趣。一个制片人在选择剧本的同时,首先是要肯定编剧本人,认为他可以合作,其次才是有关购买剧本的法律问题。


  目前在国际上也有一些为编剧和导演“引资”的活动。比如,前面留言的网友提到的韩国釜山的PPP,我有幸也去看了看,因为我的一个导演朋友的一个剧本项目被选中了。那里有意向的投资人会与编剧和导演进行面对面的洽谈。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投资人在与你讨论剧本内容时,其实也在观察你这个人,归根结底还是要“推销”自己。但据我所知,真正在釜山PPP上成交电影项目的基本没有。我的那个导演朋友由于最受观注,最后获得了5万美元的奖金。


确定拍“明信片电影”还是“观众电影”

  这次在意大利的乌迪内电影节从国际影评人那里学到了一个新名词“明信片电影”(Postcard Film),意思是说,旅游的人总喜欢在旅游点寄一些明信片给朋友,在选择明信片时总是以自己对该地印象为主,选择自己认为代表当地景象的图片,至于该地是否真是那样并不重要。而那些国际电影节的选片人就像游客一样,凭自己的意念选择参加比赛的电影。那些为了迎合国外电影节的电影导演也往往会把自己国家的事以明信片的形式向外推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拿到国外的钱。


  欧洲有一批类似PPP的项目,中国的一些导演们已经非常熟悉如何拿到欧洲的“艺术电影”奖金了。关键是题材的“政治性”和“奇异性”。至于观众是否喜欢,他们并不在意。这类的电影就是所谓的“明信片电影”。


《南国再见,南国》剧照《南国再见,南国》剧照


  我的一个朋友因为认识一个获国际大奖导演的岳父,结果被邀请去看了女婿刚得了大奖的电影,他后来跟我说,看这种“获奖”影片真是“累”,眼皮不停地打架,又碍着面子不能离开,影院里一片鼾声,大部分观众都睡着了。看完电影后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所云。我完全能感受这种体会,当年在嘎纳电影节看侯孝贤《南国再见,南国》就是这样,当我“一觉醒来”时,电影才放了一半。影院里的人走了大半,剩下的人也都在昏睡状态。


  说实话,拍“明信片电影”比拍“观众电影”要容易得多。因为选“明信片电影”的就那么几个人,只要符合题材“政治化”和“奇异化”的标准就可以了。而观众的口味是多种多样的,很难拍出即符合大多数口味又不“俗”的影片。


约见制片人

  如果确定自己要拍的是“观众电影”,那就要注意将自己介绍给制片人时要强调电影的市场因素。

  有些编剧和导演在将自己介绍给制片人时会有“心理障碍”。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相信你是可以在5分钟内把电影的主要内容说明白的。而制片人一般也并不需要或没有时间看完整的剧本。


  在我投资电影的案例里,多数都是认识很久的朋友给我的剧本(比如王朔夏钢,胡雪扬,张一白霍昕等),这样交流起来没有障碍。但是也有像李芳芳(《分开我们就坠落》)和谭华(《钥匙》)这样直接找上来的,但是大家很快就成了朋友。

  约见制片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电话约见,千万别信“先把剧本寄来我们以后跟你联系”这样实际是拒绝的套话。


《欢笑大天使》(Arch Angels)剧照《欢笑大天使》(Arch Angels)剧照


“编剧兼导演”是不健康的电影产业现象

  在电影产业发达的地区,电影每个环节都是由特别专业的人来把关的。编剧就是编剧,甚至有专门负责对话,负责节奏安排的专业编剧。象伍迪·艾伦这样又当编剧又当导演并兼演员的是少之又少。可目前国内的现象是“编剧要求当导演”。但是这样从数学上来讲其创意和想像空间是越来越小。我极力推荐“编剧联合导演”或“导演联合编剧”的方式,而且越是大投资的影片越需要明确的编剧甚至是多“品种”编剧与导演的分工。对中小投资的影片导演也应该联合编剧或编剧联合导演。这次在乌迪内电影节上看了日本风头正劲的年轻导演小田一生《欢笑大天使》,特别好看。影片的总投资才100万美元,而里边已经用上了上野树里菊地凛子(本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这样的大牌演员了。这是小田一生的第一部长篇电影,他采用了川原泉的原著,并找了吉村元希担任编剧。这就是“强强”的联合方式同时也增加了电影成功的概率。另一个需要指出的是,小田的电影之所以好看是和他扎实的“基本功”分不开的。在他执导电影之前已经担任了很多电影的特技监制和监制,是日本电脑特技的顶尖人物。


导演是个技术工种

《夏至》海报《夏至》海报

  我是不会给一个编剧的导演处女作投资的,因为我深深知道,导演是一个“技术工种”,从剧本到一个完成的电影作品,这中间需要经过无数的技术环节。而很多编剧只有想象但缺乏熟练的技术支持。


  我对想当导演的编剧的建议是,先拍个短片,哪怕只是30分钟甚至是10分钟的都可以,主要是给制片人一些信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我和李芳芳的合作就是从看她的短片《失落》后确定的。当时我对用数字拍摄夜戏是否有“电影感觉”心存疑虑,但从NYU(纽约大学电影系)毕业的她有着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她用足够的灯光布置把“电影感”拍出来了。我了解她在小制作时不可能花钱选到最合适的演员,我主要是看她的“技术”基本功。


  和谭华的合作也是看了他的《夏至》后决定合作的。我觉得拍得很好。现在他写的《钥匙》是讲都市题材的,正合我的胃口,于是一拍即合。 当然,从制片人的角度我给他提了若干建议,其中主要的就是不要自己先当“审片组组长”,而要按照人物和剧情的需要写剧本。


  根据以上的介绍,新手推荐自己可以总结成这样:编剧和导演首先要明确自己想拍什么,然后想办法把自己“推销”出去,之后是出于对电影产业化的考虑,以“专业强强联手”的“编剧-导演”为最佳组合向制片人推荐。即使一时半会儿还是想自己当导演,那也要先掌握导演所需要的“技术基本功”才能得到制片人的真正信任。


文/胡其鸣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