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北影教授王竞:“心像纪录片”的创作

从银幕上看,“作者电影”比其他电影更为复杂,原因在于它关系到了作者世界本身。当摄影机跟世界发生关联,这中间就会...

查看详细译文>>
纪录片

纪录片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

查看详细译文>>
《舌尖2》创3亿收入 致大量资本涌入纪录片市场

时下正在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尽管因过于故事化、借用BBC素材等负面新闻引发话题不断,但就是这样一部投资在...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影制作 / 正文

纪录片的采访方案

By 1905电影网2015 . 01 . 06 纪录片创作采访

纪录片的采访方案

借助一张桌子进行采访会明显增强这种亲密感。当双方坐在桌子两旁,身体微微前倾时,他们显得如此亲密,连双方手的动作都能进入画框里。伊斯特斯提到那种带扶手的木质椅子(学术机构里常用的那种)是上上之选,因为那种木椅的扶手稍微高一点,能让人的手势语言展露无疑。

  很少有采访者会要求采访对象直接对着摄影机讲话,部分原因是鲜有“一般”人能够很自然地面对摄影机。(纪录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之所以能取得很好的采访效果是因为他设计的一个称之为“恐怖采访机〔InterrotronTM〕”的精妙设备①,这个设备的作用是让采访对象对着莫里斯的影像说话,这个影像会出现在与摄影机镜头相连的监视器上。)与之相反的是,大多数纪录片导演是坐在受访人的对面,即相对摄影机镜头稍微偏左或偏右一点的位置上的。由于采访对象看着采访人,因此看起来会稍微有一点偏离镜头。而有些摄影师会把采访对象和镜头之间的距离拉大一点。但博伊德·伊斯特斯却喜欢让摄影机的位置极度接近采访对象,大概只有5英尺左右。伊斯特斯觉得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如果采访对象在镜头前移动位置,那么他在画框中的大小也会随之改变,这样会使画面更有三维立体感。而如果你用长焦距拍摄,采访对象就会像贴到了背景上一样。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样做会令采访对象和提问者都感觉比较舒服。”

 

美国纪录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美国纪录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
       借助一张桌子进行采访会明显增强这种亲密感。当双方坐在桌子两旁,身体微微前倾时,他们显得如此亲密,连双方手的动作都能进入画框里。伊斯特斯提到那种带扶手的木质椅子(学术机构里常用的那种)是上上之选,因为那种木椅的扶手稍微高一点,能让人的手势语言展露无疑。“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动作表情,如果微微前倾一点会让人看上去更精神。当然了,在拍摄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拍到椅子的轮廓或是头靠,另外要尽量避免使用摇椅或石质椅子。”


       另一个问题是:采访对象的视线是要稍微偏左还是偏右呢?假如你希望访谈双方作出正在谈论某部电影的样子,你可能会希望他们的脸朝向不同的方向。但这不是总能够做到的,如果你想要达到这一效果,你必须得提前设计一下。同时你的摄制组还需要设计画框里的其他一些视觉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采访就是在推销采访对象,以引起观众聆听他们的‘声音’。” 伊斯特斯说:“我的方法就是努力使受访者的形象与周围环境相契合,这样受访者身处的背景和他们的外表就会传达出一些与受访者及要讨论的话题有关的信息。在宽屏 (16 ∶ 9)显示器中这样做尤为必要。因为不管你的谈话内容有多么紧凑,半个屏幕还是会看上去空荡荡的,要知道,用满是书的墙壁做背景是没有丝毫意义的。”


       接下来的问题源于影片的风格和你讲故事的方式,但这些都是你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访谈中的照明问题,还有是否该尽量让整部影片(或系列片)保持某种一致的风格?该让受访对象怎样出场?有很多种照明的方法可以将受访者的脸修饰得更漂亮,但这样做也会削弱谈话内容,使得观众的注意力被受访者的外表而非言语所吸引。再比如受访者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在大多数正式访谈中,影片导演会要求受访者带些备选衣服。一些影片出于风格上的考虑,也会要求受访者选择与此风格相符的着装。伊斯特斯曾经制作过一个哥特式主题的系列片,当时他要求采访对象都穿上黑色服装。


《细蓝线》(《细细的蓝线》)CC版封面《细蓝线》(《细细的蓝线》)CC版封面
       对于讲故事而言,采访时的画面背景和内在的画面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拍摄采访时你会怎样构图以使画面紧凑?有的摄影师会与拍摄对象保持较远的距离以展示画面信息,当采访对象展露激情或感动的时候,再把镜头推近。采访背景和受访者的衣着是也否也传达着某种信息呢?在《细细的蓝线》中,兰德尔·亚当斯和大卫·哈里斯在一个带有封闭感的环境中接受采访,而事实上,当时他们两个人都被关在监狱中。而该案的执法者都是在室内接受的拍摄和采访,他们当时都身着西装打着领带。而大卫·哈里斯的朋友们则是在室外接受的采访,他们身着休闲装。莫里斯用字幕形式告知观众说话人的姓名和身份,而所有这些画面线索都可被用于采访对象的身份识别。


       如果要拍摄某个人在工作中或是在家庭中的状态,你可能需要拍摄一些能够加深观众对受访者的认识的镜头,甚至要让观众一听之下就知道这个人物的身份。譬如可以让观众看到女主人公在操作复杂的机器时显得非常自信,或者看到男主人公在照料他的孩子们。但我们也经常看到影片制作者用那些典型的非信息性镜头来引出受访者“走进大楼”、“ 走进办公室”、“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信息镜头。有些电影就是因为运用了这类镜头而与“优秀”失之交臂的,他们总是在事过之后才意识到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多的选择。

 

摘自《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后浪电影学院013

作者: [美] 希拉·柯伦·伯纳德

译者: 孙红云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