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好莱坞怎样谈生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家会要求编剧写作费用依照版权购买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尽管这是可以商榷的,但在实践中大多会被接受...

查看详细译文>>
【试读】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有一部电影因为阴错阳差最后没能合作,那部电影是《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导...

查看详细译文>>
构建谋杀:插入镜头与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中的面孔是模糊的、可交流的、富有表现力的,它呈现了另一种紧张关系:爱普斯坦将面孔视为肌肉与软骨的集合,...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乔治·A·罗梅罗:僵尸之父的Cult人生

By 1905电影网2014 . 10 . 28 乔治·A·罗梅罗美国电影邪典电影Cult

乔治·A·罗梅罗:僵尸之父的Cult人生

2009年,乔治·A·罗梅罗自编自导的《死人岛》再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这部僵尸片居然入选了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看来老导演成功的把僵尸题材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影片通过人类对待僵尸的不同态度,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和伦理情感无处不在的困境——片中的僵尸都曾是人类的亲人,有些人想消灭它们,有些人则想治愈它们。

        一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在北美电影市场大行其道的B级Cult片的创作主脑往往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流社会成员。大名鼎鼎的特罗马影业公司老板劳埃德·考夫曼就毕业于耶鲁大学,而且与前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是同级;而堪称世界僵尸电影之父的乔治·A·罗梅罗也毕业于赫赫有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吴孟达《少林足球》里有句经典台词:“打打杀杀你找别人吧,我受过高等教育的。”这一规律在电影界却是满拧——受过金牌高等教育的考夫曼和罗梅罗都沉迷于各自的电影世界里打打杀杀,而且怎么龌龊、怎么血腥就怎么来,一点也不顾忌知识分子的形象。


僵尸之父——乔治·A·罗梅罗僵尸之父——乔治·A·罗梅罗


电影缘起

        其实世间本没有什么形象的,顾忌得多了,也便有了形象。真像考夫曼和罗梅罗这样放开怨念,也便挣脱了那些世俗的评判枷锁。不过有些事情其实是先天注定的,甭管个人后天努力再怎么折腾,也还是沿着早就预定好的轨迹前行。乔治·A·罗梅罗就是这样,当他1960年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艺术、戏剧与设计专业毕业以后,就义无反顾的投入了电影的拍摄中。其实此前罗梅罗早已表现出对电影的无比热情:1954年,还是中学生的罗梅罗就弄来一台八毫米摄影机拍了部名为《流星来客》的片子,拍摄期间还曾因从屋顶扔落一个燃烧的假人而被捕——罗梅罗对电影的痴情由此可见一斑。细究起来,罗梅罗对电影的爱恋种子恐怕从他的家庭生活中就已经埋下——乔治·安德鲁·罗梅罗1940年出生在纽约,此后便在纽约一直呆到外出读大学。罗梅罗的父亲是古巴裔,是一位成功的商业艺术家——所谓“商业艺术”(广告设计),其实没有比电影更好的载体了;罗梅罗的母亲则是立陶宛移民,这一家庭的多元色彩想必对罗梅罗另类Cult的人生经历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来自非主流文化群体的美国导演往往都会剑走偏锋,例如出身伊朗裔家庭的吉姆·贾木许就以他的摇滚另类电影享誉世界影坛——显然,盛产僵尸的古巴伏都教文化也通过父系基因在罗梅罗身上得到了传承。


        身高一米九六的乔治·A·罗梅罗没去打篮球是有点可惜,不过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是更适合做艺术家。难以想象,罗梅罗拍摄恐怖电影的灵感居然来自他给一部儿童系列电视节目——《罗杰斯先生的街坊四邻》拍片的经历,这部节目号称“儿童电视节目之父”,内容以清新活泼著称,不过罗梅罗拍摄的这一集内容涉及到罗杰斯先生痛苦的扁桃腺切除手术,没想到这个小段子居然让罗梅罗决心去拍摄恐怖电影(不知罗杰斯先生得知自己的节目居然催生此灵感,九泉之下会做何感想)。


《活死人之夜》海报《活死人之夜》海报


        罗梅罗其实在大学毕业后拍摄了不少商业短片,由此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让他和朋友创办了“十画面”制片公司。这个公司诞生后不久,就在1968年凭借一万美金的预算出品了《活死人之夜》一片。这部制作得颇显寒酸的黑白电影由罗梅罗亲自执导,剧本则由罗梅罗和他的公司搭档约翰·A·卢索共同撰写。《活死人之夜》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本片几乎成为了美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恐怖电影,而且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奠定了Cult恐怖片的基本面貌。1999年,《活死人之夜》甚至入选了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家电影保护局的电影遗产保护清单。当然,《活死人之夜》中那些倾巢出动的僵尸也成为乔治·A·罗梅罗最著名的商标,在此后的电影旅程中,罗梅罗时不时的在沿着《活死人之夜》所开创的僵尸路径前进——不断的将这一题材开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乔治·A·罗梅罗“僵尸之父”的美誉自此也不胫而走。


《马丁》海报《马丁》海报

吸血迷情

        不过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并没有给乔治·A·罗梅罗带来直接的收益,接下来他又执导了《浓情香子兰》一片,这部讲述退伍军人情感和家庭经历的影片是标准的伦理片,在罗梅罗的作品序列里也显得难得的温情。接着罗梅罗又编剧并执导了《巫婆的季节》《杀出狂人镇》,这两部倒是“常规”的罗梅罗恐怖片作品。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制作经费又有限,这两部电影远没有体现出《活死人之夜》那样的深远意义。不过《巫婆的季节》在恐怖的面纱下还是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内在危机,有点20世纪70年代的“绝望主妇”的意思,而这一母题在罗梅罗此后的创作中也一再的出现。至于《杀出狂人镇》,则是生化危机式的Cult僵尸片,最后还扯到了核爆危机,在那个时代也算得创意十足了。


        这三部电影并没有让罗梅罗立刻大红大紫,为了挣钱,他甚至开始拍摄体育题材的纪录片。直到1978年,乔治·A·罗梅罗赢得了拍摄《马丁》的机会。《马丁》是一部吸血鬼题材的电影,与《活死人之夜》和《杀出狂人镇》里的僵尸狂人比起来,《马丁》的主人公是一个绅士得多的英俊小伙——马丁,不过当马丁在匹兹堡遇到了自称是他表弟的库达后,一切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库达坚称马丁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吸血鬼,马丁看起来外表20出头,实际年龄已经84岁了。事实上,马丁经常给人注射麻醉剂后割开受害者的手腕吸血,而且马丁总是麻醉女性后再与其发生性关系——马丁从未与清醒的女人做过爱。库达让马丁住在自己家里,马丁就此结识了库达的家庭成员,但是他仍然感到孤独。于是,马丁开始给电台节目打电话,倾诉自己作为吸血鬼的痛苦,久而久之,马丁便成了电台里的名人——听众们都叫他“伯爵”。马丁平时在库达的杂货店里打工,他认识了因不能生育而被丈夫抛弃的桑蒂妮。马丁对桑蒂妮产生了爱情,但是他又无法接近她。桑蒂妮最终自杀身亡,库达却认为是马丁杀死了桑蒂妮,并伪造了自杀的现场。于是,库达杀死了马丁——用一根木桩刺穿了马丁的心脏,这显然是杀死吸血鬼的传统方法,而此前马丁轻易拿走了库达放置的十字架、还嘲讽式的咬了库达弄来的大蒜串。所以,马丁究竟是不是吸血鬼,罗梅罗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马丁在《马丁》里还时常回想起自己在中世纪被追赶的情景,但究竟是真是幻,无人知晓。


        坦率的说,作为吸血鬼题材电影,《马丁》肯定比不上茂瑙陶德·布朗宁等人执导的经典之作,跟后世的《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这样的史诗作品比起来,《马丁》也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但《马丁》却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立于世界影坛。与之前硬桥硬马的Cult恐怖片不同,《马丁》没有大撒血浆,而是更多的呈现出心理惊悚片的特征,笼罩在全片之上的核心悬念就是马丁究竟是不是一个吸血鬼?马丁不怕阳光,不长犬牙,而且总是使用刀片和麻醉剂来谋害受害者。所以,罗梅罗实际上颠覆了之前所有的吸血鬼设定,开创了全新的吸血鬼电影模式。难能可贵的是,罗梅罗在《马丁》中还融入了许多黑色幽默色彩,使得本片成为标志性的另类恐怖片。


《活死人黎明》海报《活死人黎明》海报

        《马丁》的剧本也是出自乔治·A·罗梅罗自己之手,值得一提的是,《马丁》的场景也主要在匹兹堡拍摄。事实上,罗梅罗电影的绝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匹兹堡拍摄,看来,在这个城市度过的大学生涯给罗梅罗留下了极美好的印象,而大量在匹兹堡取景也使得罗梅罗既远离了商业电影中心好莱坞也远离了独立电影重镇纽约,这也是罗梅罗保持Cult风格的必然选择吧(进入新世纪,罗梅罗移居到多伦多,从此这里成了他的第二个御用外景地)。


死者重生

        1978年,在《马丁》重获肯定之后,乔治·A·罗梅罗终于将视角重新对准了Cult僵尸片。在《活死人之夜》十年之后,此番罗梅罗带来了《活死人黎明》一片。当然,在十年的长片经历之后,乔治·A·罗梅罗也有了自己的班底,虽然剧本还是出自罗梅罗自己之手,但从《活死人之夜》开始就与罗梅罗紧密合作的特效化妆师汤姆·萨维尼也为《活死人黎明》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聪明才智在现场得到了充分发挥,许多化妆招数都是萨维尼临时想出来的——例如有些僵尸就是由真实的截肢者扮演的,这省去了大量的化妆费用,但丝毫不露破绽。萨维尼也因为此片获得了1980年土星奖的最佳化妆奖提名(萨维尼跟罗梅罗其实在拍片时也有分歧,前者认为3M公司制造的假血浆荧光闪闪,十分不上相;但罗梅罗反而认为这种效果契合影片的漫画式风格)。除了化妆以外,萨维尼在此片中亲自出演的僵尸也活灵活现,而且为了营造真实的效果,萨维尼身先士卒——为了拍摄卡车的挡风玻璃上血迹模糊的镜头,萨维尼不惜满含一口“鲜血”(用花生酱、糖浆和食品着色剂制成)亲身扑到卡车上喷出。此外,萨维尼还叫来了自己的侄子麦克·萨维尼和侄女堂娜·萨维尼在片中出演两个小僵尸,两个小家伙的表演很受乔治·A·罗梅罗的照顾,他们是在罗梅罗的僵尸片中仅有的不用故意放慢速度而完全按照正常人节奏前进的僵尸角色。


        《活死人黎明》彻底奠定了乔治·A·罗梅罗在影坛的地位,还在1980年赢得了金银幕奖。不过在发行时,罗梅罗不满意美国电影协会给影片定出“R”级,愤怒的罗梅罗拒绝了美国电影协会的删减要求,于是他说服电影发行商做未定级的独立发行(独立发行商还是注明了本片没有直接的性暴露镜头,但是过于暴力,不适宜17岁以下的观众观看)——虽然拍摄经费只有50万美元,但《活死人黎明》的美国国内票房总额超过了2000万美元,全球票房达到了5500万。而《活死人黎明》后续的DVD发行工作也相当成功,在2005年分别获得了土星奖的最佳DVD经典影片奖以及金卫星奖的最佳DVD奖(这也证明了此片跨越时空的吸引力)。如果说《活死人之夜》还只是僵尸之父乔治·A·罗梅罗的初露锋芒,那《活死人黎明》就已然在前者的基础上让罗梅罗声名鹊起,当时有不少年轻影迷在观看此片后才奠定了自己对Cult僵尸片的兴趣。2003年,《娱乐周刊》将此片评为影史上的最佳邪典电影;2004年,导演扎克·施奈德翻拍了此片,在编剧的名字中乔治·A·罗梅罗赫然在列,而翻拍版《活死人黎明》的制片人纽曼毫不讳言自己对原版《活死人黎明》的喜爱——也正是由于他的诚意,才从罗梅罗那里最终获得了本片的翻拍权。


《鬼作秀》剧照《鬼作秀》中的“白头神探”莱斯利·尼尔森


邪典集锦

        在《活死人黎明》大获成功之后,乔治·A·罗梅罗蛰伏了三年,这位总不按常理出牌的导演并没有立刻继续他的僵尸题材,而是带来了一部Cult动作片《飞车敢死队》。在这部影片中,罗梅罗把当时风靡全美的摩托党改造成了中世纪的骑士,埃德·哈里斯扮演的主人公把这些复古摩托党集合成了一个巡回表演团,他自己成了一位亚瑟王式的领袖,而那些摩托骑士则成了现世的圆桌骑士。这部公映时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略显冗长,所以票房不很理想。不过片中的许多飞车动作场面显示了乔治·A·罗梅罗杰出的导演调度能力,而且影片主题充满着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嬉皮士反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独树一帜。


        在电影以外,《飞车敢死队》对乔治·A·罗梅罗则意义非凡——首先,他在本片拍摄的最后一天迎娶了第二任也是现任妻子克丽斯汀·弗雷斯特;其次,大名鼎鼎的美国恐怖小说之王斯蒂芬·金和他的妻子都在本片中友情客串,而金的出场乃是因为他正在为罗梅罗撰写下一部电影的剧本——这便是1982年的《鬼做秀》


斯蒂芬·金在《鬼作秀》中主演了第二个故事斯蒂芬·金在《鬼作秀》中主演了第二个故事


        《鬼做秀》其实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青少年中流传甚广的恐怖低俗刊物,刊中充斥着海量的恐怖漫画故事(有点类似现在我们地摊上的恐怖故事集),不过由于过于恐怖,该刊被指责为对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而停刊。不过《鬼做秀》的强大口碑一直存在,这一次罗梅罗特意邀来斯蒂芬·金改写了《鬼做秀》中的六个恐怖小故事,然后拍成了一部短片集——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漫画改编片,所以《鬼做秀》的镜头都是从漫画格子慢慢推成实景。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漫画都出自美国老牌漫画公司——教育漫画公司(E.C. Comic)的画家杰克·卡门之手,卡门还为本片绘制了漫画风格的海报,而这幅海报也成为了电影海报中被不少人收藏的精品。


        《鬼做秀》里的桥段并不新鲜,僵尸出世、报应杀人等都是恐怖片中的常见元素,不过当时CG技术尚未被运用,乔治·A·罗梅罗使用的化妆、灯光、道具都是“土法”,不过加上后期出色的剪辑,整部《鬼做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一点不输现在充斥着特效的大片。《鬼做秀》用一个巫毒娃娃下咒的故事贯穿全片,所以影片主体实际上由五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父亲节》《朱迪·维利孤独的死去》《被海水吞噬》《箱子》和《它们爬到你身上》。这五个小故事可以说把当时恐怕片的主要特色都一网打尽了:《父亲节》拿人伦说事,看似温情的面纱后面隐藏着女儿弑父的孽情,这种家庭伦理配以恐怖作料的方式至今还是恐怖片赢得口碑的不二法门;《朱迪·维利孤独的死去》则充满着黑色喜剧的风格,利欲熏心的主人公影射着资本主义社会中随处可见的拜金主义,而外星植物的桥段又让观众明白被异化的人才是最恐怖的人(其恐怖创意直接启发了2001年的《进化》);《被海水吞噬》堪称B级恐怖片的教科书,短小精悍的故事经由莱斯利·尼尔森这样的喜剧老戏骨演绎出来,反而别有一番风味;《箱子》是全片中最长的一个小故事,怪兽杀人其实暗含着疯狂科学家的主题,这也是工业革命以来最常见的恐怖小说中心思想;《它们爬到你身上》则是我所命名的“日常生活恐怖片”,是把最稀松平常的物件恐怖化,借以达到骇人的效果——当蟑螂大军倾巢出动把老头置于死地时,想必女生们早已不忍卒睹了,而那个死于非命的老头也是个阴险、贪婪的资本家,这个人物设置也可以让我们解读出反思资本主义的意涵来。


《鬼作秀》剧照《鬼作秀》剧照


        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鬼做秀》已然在Cult片影史永放光芒。以现今的眼光回看这部影片,乔治·A·罗梅罗+斯蒂芬·金的组合就像斯坦利·库布里克阿瑟·克拉克那样激动人心——只不过前者是在邪典恐怖片领域而后者是在科幻片领域。其实恐怖片拍短片是种常见的手法,因为很多恐怖故事都只需要在最后一刻翻个包袱来吓人,冗长的故事反而会让恐怖气氛大打折扣。时至今日,恐怖短片集已成为B级片市场上长生不衰的品种——清水崇《咒怨》中取得的成功也太半归因于采取了短片集式的结构。


低谷蛰伏

        慢工出细活的乔治·A·罗梅罗并没有在《鬼做秀》大获成功之后立即乘胜追击,直到1985年,他才重返僵尸题材,拍摄了《活死人之日》。相较于前两部僵尸片,《活死人之日》的背景设定空前宏大:片中的美国已经被僵尸统治,只剩一小群军人和科学家在佛罗里达的地下掩体里苟延残喘。科学家们被寄予了厚望,他们一直在从事医学研究,以找出解决僵尸问题的方法。不过实验搞得有点走火入魔,连军人也被当作了实验品。于是乎,人类在于僵尸作斗争的同时还要应付窝里斗。在《活死人之日》中,乔治·A·罗梅罗的老搭档汤姆·萨维尼在血腥的道路上愈发高歌猛进,片中动辄肠子肚子流满地,爆头、斩首、截肢、甚至五马分尸都不稀奇,僵尸咬活人一咬就是一大块血淋淋的人肉,还有僵尸一拥而上把活人大卸八块的镜头——如果换成狮子和斑马,这就是一集《动物世界》了。


《活死人之日》海报《活死人之日》海报

        《活死人之日》并没有获得预想中的成功,无论是对观众还是对评论界来说,《活死人之日》都已经让他们审美疲劳了。Cult片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领风气之先,与《活死人之夜》和《活死人黎明》比起来,《活死人之日》缺乏新鲜的价值——给僵尸赋予情感的桥段被观众忽视了,就只有靠视觉冲击吸引眼球,而这种手法有点缺乏技术含量,看起来就是血浆容量的简单叠加。


        《活死人之日》成为了乔治·A·罗梅罗的事业转折点,从此,在整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罗梅罗再也没有引起世界影坛的注意。这并不完全是他个人的原因,大众文化的潮起潮落总有点周期性,僵尸片的过气也是正常的。1990年,罗梅罗的老搭档汤姆·萨维尼还执导了《活死人之夜》的翻拍版,一开始罗梅罗并不同意,不过在哥伦比亚三星公司的运作下,此片最终得以面世。可惜重拍版的《活死人之夜》在票房上一败涂地,未能让罗梅罗开创的僵尸事业咸鱼翻身。


        1988年,乔治·A·罗梅罗亲自改编了迈克尔·斯图尔特的小说,执导了名为《幻海魔灵》的影片。这是一部带有浓厚奇幻色彩的Cult恐怖片,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瘫痪的男子,他只有在一只名叫埃莉的猴子的帮助下,才能生活下去——埃莉有点像升级版的导盲犬,显然受过精心的训练,而这只小母猴本身也被人控制,因而它被注入了一些人类的脑细胞,所以聪慧异常。天长日久,埃莉在幕后主使的操控下逐渐唤醒了男子的暴力欲望,也使得整部影片的诡异、恐怖气氛益发浓厚。


        《幻海魔灵》是一部被严重忽视的罗梅罗电影,这部影片在类型元素的运用和主旨内涵的开拓上都取得了跨越时代的进步,可惜在电影市场上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当然也不是没有识货的人,《幻海魔灵》也获得了不少的奖项:葡萄牙国际奇幻电影节的影评人奖和国际奇幻电影奖,加泰罗尼亚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和评论学会奖——足见此片为乔治·A·罗梅罗还是赢得了一定的国际声誉。


        1990年,在世界恐怖片影迷的翘首企盼下,乔治·A·罗梅罗终于完成了一段佳话:他与意大利著名的恐怖片大师达里奥·阿金图合作,联袂导演了《魔眼双瞳》一片。此片根据艾伦·坡的两篇恐怖小说改编,二位导演各导演了一部一个小时的作品,合成了这部两小时的《魔影双瞳》。其中罗梅罗执导了《瓦尔德马先生病例之真相》这个故事,不过我们的僵尸之父还是改不了伺弄僵尸的爱好,硬是给本片加上了僵尸的桥段。片中那位与有夫之妇有染的精神病学家将可怜的瓦尔德马先生催眠了好几个月,本想哄骗他签下遗嘱,结果在这半死不活的状态下徘徊太久,瓦尔德反成了一具僵尸,对着奸夫淫妇大开杀戒。坦率的说,乔治·A·罗梅罗这次有点失手,相较于达里奥·阿金图尽心尽力改编的《黑猫》,《瓦尔德马先生病例之真相》显得过于浅薄,而罗梅罗特意加上的僵尸元素与艾伦·坡的歌特式恐怖气氛并不相符,所以难免看起来有些草率。


《魔鬼双瞳》剧照《魔鬼双瞳》剧照


        《魔眼双瞳》三年之后,乔治·A·罗梅罗选择了将斯蒂芬·金的《人鬼双胞胎》搬上大银幕,这一次还是由他亲自操刀改编剧本。《人鬼双胞胎》是一部化身博士式的电影,讲述年轻作家一直用笔名写作,有一天他决定使用真名,还煞有介事的搞了个笔名的下葬仪式,没想到就此怪事连连发生。影片还给主人公加了个前情:他幼年时接受过脑部肿瘤切除手术,不过那个肿瘤其实是主人公未发育完善的孪生兄弟……这种探讨人性善恶的电影在影史上并不鲜见,但是斯蒂芬·金的小说成功的为其融入了当代色彩,罗梅罗营造恐怖气氛也是一把好手,所以《人鬼双胞胎》倒是有着不错的质量,也获得了罗马奇幻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不过斯时美国恐怖电影已经改朝换代完毕,《人鬼双胞胎》虽然不错,也没有取得什么轰动效应。


老而弥坚

        在《人鬼双胞胎》之后,乔治·A·罗梅罗休息了七年,不过此片也预示着罗梅罗的导演功力在回升。进入新世纪后,老导演的电影生涯重新启航。2000年,《无面人》粉墨登场。这是一部反思男性危机的黑色电影。影片的主人公发现自己生活在家人、朋友和同事的谎言中后,一日醒来发现自己的脸变成了一张毫无表情的白瓷面具。于是,这位与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记》有着类似变异的不幸男子开始了他的报复性反击。《无面人》秉承了罗梅罗在《幻海魔灵》中出色演绎的奇幻恐怖色彩——只不过格调由女性的阴柔变成了男性的刚硬。


《活死人之地》海报《活死人之地》海报

        2005年,乔治·A·罗梅罗重启了他的僵尸旅程——他自编自导的《活死人地带》令全世界影迷眼前一亮,这一次,罗梅罗一扫《活死人之日》的低迷,把僵尸题材开掘出了崭新的意义。在先前的影片中,僵尸完全作为恐怖的传播者、意图毁灭人类的恶魔而存在,但这一次,《活死人地带》里的僵尸们开始有了思考,有了喜怒哀乐,甚至——有了恐惧。在《活死人地带》里,僵尸成为人类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生存的斗争是人类社会的不二法则,僵尸与人类的搏斗不过是人类内斗的恐怖版本而已。僵尸虽然恐怖、丑陋、恶心,却有着人类不能拥有的能力,所以,人类对待僵尸的态度也发生了分化:有些人避之唯恐不及,有些人却甘心变为僵尸(这与吸血鬼倒是有些类似)。


        《活死人地带》中充满了对人类社会挥之不却的等级制的隐喻,甚至把此片看作社会伦理片也不为过。而乔治·A·罗梅罗也在片中成功的使用了僵尸片中以往决不会出现的抒情镜头:《活死人地带》中的僵尸们站在月光下的栈桥上,然后游过幽蓝的湖水,向着人类聚居地前行……


        2007年,乔治·A·罗梅罗再接再厉,再次自编自导了《死亡日记》。在我看来,这是继《女巫布莱尔》之后第二部成功运用DV和网络营销的低成本恐怖片。与《活死人地带》的火爆大场面和对社会秩序的探讨不同,《死亡日记》更多的将目光聚焦在媒体的力量上。当僵尸出现后,主流媒体采取了回避、封锁的政策——显然是为了他们的商业利益,而片中的几个年轻人却始终利用手中的DV拍摄并通过网络来传播真相,看来,罗梅罗人老心不老——他对新媒体的态度相当开明。


        2009年,乔治·A·罗梅罗自编自导的《死人岛》再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这部僵尸片居然入选了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看来老导演成功的把僵尸题材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影片通过人类对待僵尸的不同态度,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内在矛盾和伦理情感无处不在的困境——片中的僵尸都曾是人类的亲人,有些人想消灭它们,有些人则想治愈它们。


罗梅罗僵尸五定律:

        源自于伏都教巫术传说的僵尸形象,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在好莱坞电影中出现过,但当代的僵尸形象却是乔治·A·罗梅罗通过他的一系列恐怖片塑造出来的。从1968年开始,僵尸就成为了美国的一个新物种,当然,这个物种的特性也是由罗梅罗一手策划的,后人将其总结为“僵尸五定律”,具体内容是:1.僵尸是死人,没有任何的意识和思考能力,只是因为饥饿而产生的觅食本能;2.僵尸只吃人肉,而且是活人的肉;3.被僵尸咬到的人很快也会变成乱咬人的僵尸;4.伤害僵尸的身体没有任何作用,要消灭他们只能爆头;5.僵尸是群居动物,通常集体行动,但是缓慢犹如龟速。不过僵尸五定律并非金科玉律,就连罗梅罗本人一直也在打破它——在《活死人之日》中,就有人被僵尸咬而安然无恙,而片中也有了个替抚养者报仇的有良心僵尸;到了《活死人地带》中,僵尸更是完全具有了人类的情感——甚至比人类更真诚。


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罗梅罗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罗梅罗

        死亡三部曲:

        或许是拍电视系列片出道的影响,乔治·A·罗梅罗有强烈的“三部曲”意识,这从他的电影命名就可以看出来——早期的“活死人三部曲”:《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和《活死人之日》;晚近的“新活死人三部曲”:《活死人地带》《死亡日记》和《死人岛》。当然,这两个三部曲都是罗梅罗的僵尸电影,而这两个系列事实上也构成了罗梅罗作品的基本序列——老导演享誉世界影坛基本靠的就是这六部作品打天下(当然这不是说罗梅罗别的作品就不好,例如《马丁》和《幻海魔灵》就是被严重忽视的优秀影片)。相较而言,“活死人”系列比较严格的遵循僵尸五定律;而“新活死人”系列则彻底冲破了五定律的桎梏,开始更大胆的在僵尸的题材里挖掘社会和伦理层面的主题。


        社会问题片:

        谁说B级Cult片就缺少严肃的思考和终极关怀?乔治·A·罗梅罗用自己的作品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从一开始,罗梅罗的僵尸就在拷问着人类的良心和存在的价值本身(借用海德格尔的理论:僵尸成了另一个镜像式的“此在”)。血浆、爆头、嗜血这些只不过是外在表象,一部电影要言之有物,当然不能仅靠廉价的感官刺激博取眼球——当然不是说罗梅罗的每部作品都做得很到位,但他的努力却是清晰可见的。到了最新的这部《死人岛》,连素以推崇艺术价值著称的威尼斯电影节都将其列入主竞赛单元,可见罗梅罗已然把“不入流”的僵尸片推上了公认的电影艺术殿堂。除了僵尸片以外,罗梅罗在《巫婆的季节》《马丁》和《飞车敢死队》中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反思,其实也可以解读出布努埃尔式的意涵来;而他在《幻海魔灵》中的天马行空,完全可以和特里·吉列姆的无政府主义反思相提并论。


        影坛多面手:

        从事主流之外的独立电影创作,乔治·A·罗梅罗一开始就是大包大揽的,在处女作《活死人之夜》中罗梅罗就身兼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和演员数职。从作者论的角度来看,罗梅罗的创作是典型的“作者电影”,除了《鬼做秀》以外,他导演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编剧的。罗梅罗作为Cult前辈,对后辈的提携也不遗余力。一来他的作品无数次的被翻拍,二来他开创的电影模式也被后来者效仿——除了僵尸片以外,他还为《鬼做秀2》撰写了剧本,使得这个短片集系列成为美国恐怖片中的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同时,罗梅罗也是一个好演员,除了经常在自己的影片中客串出镜外,他还在《沉默的羔羊》和《水上飞行家》等片中有过演出。而罗梅罗对新媒体的热情也令年轻人艳羡,他甚至参与过一款名为《死亡之城》的电子游戏的创作,可惜因为经济原因该款游戏最终流产——不过谁又敢说风靡全球的《生化危机》不是源自老爷子的创意?



本文原载于网络

作者:图宾根木匠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