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好莱坞怎样谈生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家会要求编剧写作费用依照版权购买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尽管这是可以商榷的,但在实践中大多会被接受...

查看详细译文>>
【试读】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有一部电影因为阴错阳差最后没能合作,那部电影是《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导...

查看详细译文>>
构建谋杀:插入镜头与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中的面孔是模糊的、可交流的、富有表现力的,它呈现了另一种紧张关系:爱普斯坦将面孔视为肌肉与软骨的集合,...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好剪辑是怎样炼成的—《鬼子来了》剪辑师背后的故事

By 1905电影网2014 . 07 . 11 剪辑师张一凡鬼子来了

好剪辑是怎样炼成的—《鬼子来了》剪辑师背后的故事

姜文对我影响是最大的,他对自己的东西要求很高。他的每个创作环节我都深受启发,尤其是前几部片子他很搏命,工作状态很严谨。他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一凡,你做任何片子都要记住,不要考虑结果。把手头的每件事都干漂亮了,自然会有个好的结果。”

  我们所听说的张一凡,是同一连串的光环联系在一起的——“姜文御用剪辑师”、“金马奖最佳剪辑奖”……这使得我们在采访之初认为这又将是一个幸运儿的成长故事。然而在两个小时的攀谈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历经坎坷终凤凰涅盘的张一凡。


国内知名剪辑师张一凡国内知名剪辑师张一凡


I can play again

  出身书香门第的张一凡,童年在新疆建设兵团长大,然后回到江苏老家,粗犷边塞到江南水乡的跨越让他的审美取向深受影响,粗犷和细腻至今仍在他身上既矛盾又统一着。童年时张一凡喜欢的是画画,高中毕业后报考美院虽然专业分前三,却因为文化分不够高而被刷下。考美院不顺利的阴影笼罩了张一凡好几年,以至于后来他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不愿与那些学生们从零学起,却跟着旧时同学跑进了电影学院的培训班。那时的同班同学有学表演的、学影视导演的、学摄像的……五花八门,张一凡每天跟着他们白天跑片场当群演,晚上上课,不亦乐乎。虽然不是电影学院的正式学生,给他上课的也是沙占祥、司徒兆敦等资深的老师,这让他接触感受到了电影的魅力,也打下了扎实的影视基础。从军艺毕业时,有一个画面让张一凡印象深刻——他的老师四五十岁仍穿着军大衣,骑着破28自行车,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这是我想要的生活么?张一凡这样问自己。于是他踏出校门后便放弃了成为画家的想法,先后到台湾游戏公司画游戏背景、到广告公司做大屏幕动画,那时候电脑还是新兴行业,张一凡仅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学会了电脑动画,然而勤奋努力却接连遭遇不是公司裁员便是倒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回家过年却仍要张口向父母要钱的情景,这让他的自尊心深受挫伤。


  过完年后,一家广告公司招聘会画画、懂电脑且英文好的助理,张一凡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非线编——国内第一批Avid设备。没有老师,他用了两个月抱着字典把厚厚的英文说明书翻了一遍,之后又在代理商培训班里培训了两个礼拜,当他正想回去大展手脚时却得知公司搬到了上海,他再次失业了。所幸培训部办的制作公司接收了他,张一凡很珍惜这次机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慢慢地开始觉得自己特别适合做剪辑这一行当。正当他逐渐感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时,命运又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因为误删了几个文件他又再次面临被开除。当老板对他说出“你可以走了,我们这儿不是培养人的基地!”时,张一凡愣住了。命运总在他刚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希望和动力之时给他沉重的打击,站在家中6楼的阳台上,他几乎抑郁得想跳下去。在家自闭的一个月是张一凡人生的低谷,他从自卑到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但同时也暗下决心,改变现状靠什么人都没有用,只有自己在技术和艺术上都达到一流。


  一个月以后他终于走出家门,到一家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做剪辑助理。那里有2套Avid设备和一堆外国剪辑师,张一凡每天的工作就是铺带子、上中文字幕等杂活,剩下的时间都坐在剪辑师后面观摩。外国剪辑师给他带来了全新的剪辑意识和理念,与当时国内从线编延续下来的先接画面再配音乐的剪辑思路不同,他们会用非线铺好音乐,再根据音乐的节奏感觉配画面。节目内容也不同于国内的主题为先,按大纲编内容,而是按照西方思维方式,讲求逻辑性。在打杂中暗暗积累了4个月之后,老板把一集节目大纲给了张一凡试试,结果4期节目中他的那期收视率最高,还得到了北京有线台的嘉奖。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屡战屡败、屡次从头再来的张一凡终于开始受到重用,并逐渐成为国内第一批用电脑剪辑的剪辑师。


《鬼子来了》剧照《鬼子来了》剧照


抛弃一切, 只为电影

  从刚入行的7、800块钱到96年的3000块,再到98年的8000块,收入连续飞越的同时,张一凡在剪辑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感觉,然而一直以来对电影的梦想始终萦绕在心中。那时候会用Avid的国内剪辑师很少,当得知姜文拍摄的《鬼子来了》需要给美国剪辑师找一个中国助理剪辑时,已经有了稳定地位和收入的张一凡毅然抛弃一切去了剧组,哪怕从头开始做非常基础的素材整理工作。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外国剪辑师逐渐感受到了张一凡的实力威胁,便以干扰工作为名要求张一凡离开。在后来的剪辑过程中,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和工作方法不同,让剪辑工作繁琐困难,进度缓慢,而面对强势的姜文,美国剪辑师还是用好莱坞的剪辑独立观念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对姜文的想法不屑一顾,这让姜文大为光火。他又重新找到张一凡试剪了一场戏,两人沟通很畅通,试剪完姜文便马上给老外剪辑师买了返程机票,从此与张一凡开始了多年的合作。姜文反应快、脑子里想法特别多,而张一凡技术扎实、反应快,没等姜文把话说完就能领会并快速响应他的意思,于是随着姜文无数的灵感张一凡就会剪出无数的版本。在张一凡的印象里,姜文是一个有强迫症的导演,小到一个动效都必须加到精准的位置上,而张一凡也是极度追求完美的人,这也许是两人配合如此默契的原因之一。


  张一凡对自己剪辑风格的评价是:既感性又理性。除了天生的乐感和画面的流畅度之外,他瞬间的感觉非常好。同时他又特别理性,能很清晰的抓住片子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不会受旁枝末节的干扰。他特别赞同冯小刚说的一句话,“做电影的人永远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从来没接触过它的普通观众”,这样剪每一场戏才能把自己放在旁观的角度,保持冷静客观清醒。因此他逐渐意识到,剪辑师不应当过多地接触素材,困在素材里会把所有的灵感都磨光。在日后与导演的合作中,他改变了工作的状态,不再与导演跟剪,更多的是帮助导演编织故事的结构。在接工作时,他会首先声明不看剧本、不看素材,只需要导演提供粗剪的版本和最终时长,以及结构和人物的问题,然后张一凡花一周的时间捋顺整个结构,删掉旁枝末节,踏踏实实地讲好故事。张一凡的理性优势很好地体现在了他非常擅长的解剖故事结构上。《疯狂的赛车》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五六条线索让导演宁浩自己的思路都混乱了,张一凡用了十天就帮他理清了所有的线索。


  与张一凡合作的导演越来越多,陆川徐静蕾张一白等等,有时候同时接三四部影片,思路需要在不同导演和不同风格中跳跃和转换,同时还要注意根据导演来调整剪辑师的定位。因为在跟剪过程中,导演往往会陷入当局者迷的悖论中,因为前期拍摄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难舍弃多余的戏份,这时候导演与剪辑师的思路必须有一个平衡。张一凡会根据导演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对于强势难以撼动的导演,或者比较高明、想法丰富、对于素材或剧本接触得更为细致的导演,会选择退一步趋同于他;对于专业训练不够或者太理想化的导演,作为剪辑他就积极冲在前面,充当后期导演的角色,让导演意识到剪辑的重要性。


《疯狂的赛车》剧照《疯狂的赛车》剧照


  不过,张一凡也有一句名言“不想当导演的编剧不是好剪辑”,一个好的剪辑师需要具备比导演更强的讲故事和分场的能力。随着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的转变,电影门槛逐渐降低,张一凡内心的那个电影梦又开始活络起来。与其给别人充当起后期导演的角色,不如拍自己的电影。2005年他就开始做自己的剧本,今年拍完一部电视剧之后,又在筹备一部低成本电影。张一凡的生活很简单,不去酒吧、不逛夜店,他唯一的爱好就是电影,他的目标是做大电影,做大家认可的电影,一步步走下去,不会停下来。只是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剪辑师,而是导演。


  记者:在剪辑中,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张一凡:很多初学者会更多地讲究剪辑技巧,这是错误的。一定要把故事讲好了,让大家很平顺地进入你设置的语境里面去,感受情感的东西。各个环节和创作部门都需要为故事服务,都是为了让观众很顺溜的进入到你的故事中去感受喜怒哀乐,这才是最重要的。剪辑回归到根本特别简单,当观众看不到剪辑点而沉浸在故事里,你就成功了。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在电影前5分钟就已经展开了。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前5分钟你必须把影片的风格定下来,把影片故事的开端交待清楚,我不希望影片的开头很花哨、华而不实,看了5分钟还不知道主人公是谁。


  记者:您认为做一名好剪辑需要哪些素质?

  张一凡:一个好的剪辑师需要有综合的素质,他要比导演懂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导演更多强调剧本、现场控制和现场表达,需要对音乐有感觉而不用了解,需要对画面的构图美感有认识但不一定那么敏感。而剪辑要了解所有后期的东西,不但要涵盖导演的知识面,还要涵盖后期的知识,更像是一个后期导演。


  记者:您原来合作过那么多导演,对您影响最大的是谁?

  张一凡:姜文对我影响是最大的,他对自己的东西要求很高。他的每个创作环节我都深受启发,尤其是前几部片子他很搏命,工作状态很严谨。他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一凡,你做任何片子都要记住,不要考虑结果。把手头的每件事都干漂亮了,自然会有个好的结果。”


《疯狂的赛车》剧照《疯狂的赛车》剧照


  记者:您自己比较喜欢哪部电影的剪辑?

  张一凡:近来单从剪辑来说我比较喜欢《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很复杂;从结构来说《盗梦空间》不错,《源代码》的结构有些随意但也有点想法。我现在更多关注的是结构,而不局限于某些细节或潮流。


  记者:您觉得现在国内剪辑水平跟国外比整体有多大差距?

  张一凡:因为中国电影各个方面也是发展中状态,因为缺资金或者是为了省钱,所以好多环节做的就显得粗糙潦草。像好莱坞剪辑会很严谨,每个环节、步骤分工很细,每个岗位的职责分工很严格,没有办法逾越。


  记者:对想进剪辑领域的人你有什么建议?

  张一凡:我觉得最最重要的是感兴趣,没有兴趣的支持,当你遇到障碍困难的时候,就不会有勇气和信心往下坚持。第二点就是坚持。第三点兴趣要广泛一点,什么东西都尝试一下,因为你接触到的影片会是包罗万象的东西。


  来源:《影视制作》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