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英语:The Oscars,简称:奥斯卡奖)即学院奖(英语:Academy Award)是美国一...

查看详细译文>>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为奥斯卡奖中颁发给年度最佳非英语电影的奖项,提名电影应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9月间于所在地区公...

查看详细译文>>
看懂《爆裂鼓手》( Whiplash),会听Jazz(爵士乐)!

紧凑的节奏,优质的表演,不多一句废话废镜头,酣畅淋漓!这就是《爆裂鼓手》!由于本片的音乐设定是爵士音乐,所以在...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影制作 / 正文

奥斯卡最佳故事片有何规律

By 1905电影网2014 . 06 . 16 奥斯卡奥斯卡评选

奥斯卡最佳故事片有何规律

李安的《断背山》若在往年,大概是五部提名片中那部艺术小片,相当于《不伦之恋》、《杯酒人生》,但2005年也许是例外。在业内刊物《综艺》杂志的网站,该片夺冠呼声高达61%,而第二名只有10%。

  就最佳故事片而言,除了影片本身的质量外,题材和风格如同时尚,潮涨潮落,能推动民意。比如说,评委看死喜剧难登大雅之堂(也许刘别谦的高雅喜剧是例外,但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歌舞剧曾是宠儿,70年代后失宠,《芝加哥》可以当作例外而不是复兴。纯粹的惊悚片也没门,连希区柯克都被拒之门外呢。这些类型遭奥斯卡歧视,是因为评委很短视地持类型偏见。反过来看奥斯卡器重的类型:史诗片很大气,但不少作品其实大而无当,缺乏深度;问题片显得很有深度,但很容易过时,如1945年的最佳影片《失去的周末》讲酗酒的危害,如今的美国文艺界早就不关心这个问题,连吸毒都被看成吸烟似的。这叫见怪不怪。


《泰坦尼克号》(Titanic)剧照《泰坦尼克号》(Titanic)剧照


  当然,艺术性高和技术性高的影片中都有传世佳作,但何时能抓住奥斯卡的眼球,却有一个潮起潮落的潮流因素。看腻了豪华大片,你会希望欣赏精心雅致之作;反之,文艺片看多了,来一部稍具人群味的特效大片会令人精神一振。当电视刚兴起时,电影出于自我保护以及宽银幕的普及,陶醉于千军万马之中(《阿拉伯的劳伦斯》《宾虚》);新浪潮的欧风吹来,豪华成了敬而远之的过时货,取而代之的是《午夜牛郎》《法国贩毒网》等粗糙的现实写照。可以说,很多最佳影片若换五年十年发行,是很难夺得大奖的,某些影片刚好投合了当时的公众心理(如《洛奇》),有些则抢先并准确地把握了社会脉搏(如《安妮·霍尔》)。从概率讲,人物传记片获奖的概率最大,尤其是有波澜壮阔背景的,因为它能包容人物刻画的艺术层面和服装布景等技术层面,仅70年代以来,就有《巴顿将军》《火的战车《甘地传》《莫扎特》《走出非洲》《末代皇帝》《辛德勒的名单》《勇敢的心》《美丽心灵》,以及很多入围但未获奖的影片。


  在多数年份,艺术和技术的代表均会入围,然后评委们在两者间取舍,此时,这些影片本身的创新意识及潮流节拍会起作用。《泰坦尼克号》的技术成就有目共睹,在艺术上被认为不如《洛城机密》,但后者是黑色警匪片,那是一个50年代后销声匿迹的类型。在少数年份,某部影片的水准之高,使得其他影片都沦为陪衬,如1939年的《乱世佳人》1972年的《教父》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单》,对于一个不偏心的评委,不会有太多的心理挣扎。平均下来,奥斯卡好大喜功多于小巧玲珑,正经八百多于喜笑颜开,温馨励志多于冷嘲热讽。


《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剧照《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剧照


  拿2005年度(发奖当然已是2006年),初夏放映的《撞车》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但到年底时,似乎只有罗杰·伊伯特还记得它,把它评为年度第一;如果没有《泰坦尼克号》和《魔戒》开路,《金刚》会是大热门;《艺伎回忆录》没有赶上《末代皇帝》或《勇敢的心》的受众情绪潮,如今显得华而不实;《晚安,好运》《卡波特》等似乎比《断背山》更小众;《慕尼黑》符合奥斯卡的口味,切中时弊,本应该是强劲选手。


        李安的《断背山》若在往年,大概是五部提名片中那部艺术小片,相当于《不伦之恋》《杯酒人生》,但2005年也许是例外。在业内刊物《综艺》杂志的网站,该片夺冠呼声高达61%,而第二名只有10%。自威尼斯以来,该片几乎囊括了所有电影奖,但它不是一部典型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主要是题材太敏感,易得罪广大的保守阶层。该片的广告也刻意淡化同性恋情节,强调失落青春的主题。在奥斯卡历史上,大概只有三部影片可以算作相似处境:1969年的《午夜牛郎》,用男妓来暗示美国精神的堕落;1975年的《飞越疯人院》,堪称“狂人日记”;1999年的《美国丽人》,反映中产阶级的颓丧。有利因素包括:原著出自名家之手,导演以细腻精准著称,男主角猛拍烂片后浪子回头,题材符合反歧视的开明派主张,尤其在布什保守阵营气焰嚣张时更易引起反响。赢与不赢,都能找到先例和一堆理由,《断背山》如此,多数有呼声的影片也如此。

 

  摘自《好莱坞启示录》

  作者:周黎明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