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这不是演习!日本“二次元”拯救好莱坞!

《哥斯拉》、《明日边缘》两部改编自日本“二次元”的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中国银幕,掀起观影狂潮。除了超级英雄大片这...

查看详细译文>>
主创解析新版《哥斯拉》:肥胖是向老版本致敬

新版《哥斯拉》是一次“螺旋式”的回归:既要创造一部主题、内容与风格都与1954年出自本多猪四郎的日本原版那般认...

查看详细译文>>
哥斯拉的诞生——特摄片里的日本战后史

尽管在现在看来,日本的“国粹”特摄片在视觉效果上稍逊一筹,但在哥斯拉诞生的那一刻起,贯穿日本半个世纪的特摄剧,...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哥斯拉的诞生——特摄片里的日本战后史

By 1905电影网2014 . 05 . 21 哥斯拉特摄片电影史

哥斯拉的诞生——特摄片里的日本战后史

尽管在现在看来,日本的“国粹”特摄片在视觉效果上稍逊一筹,但在哥斯拉诞生的那一刻起,贯穿日本半个世纪的特摄剧,无论是哪一部都刻上了一个年代的烙印。也许你还不知道,当比基尼岛上空升起硕大的蘑菇云时,特摄片就此埋下了种子。本文将带你了解特摄片《哥斯拉》的诞生。

        尽管在现在看来,日本的“国粹”特摄片在视觉效果上稍逊一筹,但在哥斯拉诞生的那一刻起,贯穿日本半个世纪的特摄剧,无论是哪一部都刻上了一个年代的烙印。


《哥斯拉》之父《哥斯拉》日本特摄片之父——圆谷英二


        也许你还不知道,当比基尼岛上空升起硕大的蘑菇云时,特摄片就此埋下了种子。本文将带你了解特摄片《哥斯拉》的诞生。

第三次核爆
        1954年3月1日凌晨,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号正在位于太平洋比基尼环礁约160公里的公海上航行。船员们在睡梦中被一声巨响吵醒,随后发现黎明前的天空被照得很亮,远处天空下发生了爆炸,不久就有烟柱冉冉升起。两个小时后,人们发现船上散落了大量的灰尘。“福龙丸”的船员们没有意识到,飘散到他们船上的,是具有辐射作用、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死亡之灰”。

《比基尼》岛上的核试验比基尼岛上的核试验

        两周之后,“福龙丸”回到母港静冈县烧津港。有关部门对船员们带回的“爆炸后落灰”进行了分析,才知道是美国研制的新型氢弹,美国正在研制秘密武器和进行核武器开发的事实因此被曝光。


       3月1日凌晨,美国在比基尼环礁上秘密进行的,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氢弹爆炸试验,史称“比基尼事件”。据科学家分析,这枚氢弹的破坏力是当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1000倍。


      “福龙丸”号上当时共有23名船员,他们随后被送往东京治疗。半年后,船上年纪最大、负责通讯的久保山爱吉去世,年仅40岁。


        在“比基尼事件”后,“福龙丸”的船员出现了暂时性生殖机能低下的症状。在当时的战后氛围里,日本的确是蕞尔小国,即便日美两国政府都怀疑船员受了核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辐射的影响,但两国依然对此三缄其口,连身为受害者的船员对自己的真实情况都不了解。

 

        当时的日本受美国军队管制,抗议声没有在庙堂里响起,却在江湖间扩散开去。日本人称“比基尼岛事件”为“第三次核害”,在那惊天一爆之下,日本人在1945年挨的两颗原子弹,和在1954年遭受的核灾难残留的伤痕和痛苦,战败的耻辱和怨恨,一次性全盘爆发出来。这样的氛围之下,日本的特摄片正式成为银幕上的主角。


        特摄是特技摄影电影的简称,本意是运用了特殊摄影技术而拍成的影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特摄片可以说是只有在日本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家,特殊的民族,特殊的时期才会发展壮大。

 

电影与战争
        镜头前移。时间回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战败以前。当时同为轴心国的德国,纳粹党熟练地运用媒体宣传,扶持媒体力量,拍出了《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克》这样惊世骇俗却遗臭万年的电影,为纳粹和民族主义加分;而日本国内,尽管电影市场欣欣向荣,但在宣传军国主义上,没有起到作用。当时的日本政府决定整肃电影界,出台《映画法》,定下了所谓的《国策电影》审查方式,开始大力整顿电影业,要将电影力量纳为军用。


         当时的日本电影公司在拍摄影片之前,必需将剧本送内务省或陆军报导部审查,经通过才能拍摄。内务省或陆军报导部,可以为了需要,关闭或征用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或更换导演或演员。


         在此种情景之下,有两部深刻影响日本后世电影格局的电影诞生了。一部是名为《桃太郎的海鹫》的动画片,在千万观众中,有一个小孩,看得热泪盈眶,决定以卡通漫画为自己的毕生事业,这个小孩,后来制作了第一部日本国产TV动画《铁臂阿童木》,他叫手冢治虫

山本嘉次郎黑泽明的老师——山本嘉次郎


         而另一部神作,则是《珍珠港大海战》,导演是
山本嘉次郎,他是黑泽明的恩师。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空军也遭到重挫,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兴高采烈的日本陆军报导部立刻拍板定案,开始拍摄《珍珠港大海战》,为战果狂热叫好。为了效果精良,整部电影拍摄了整整一年才上映,结果等日本人在电影院里看到本片的时候,在太平洋上,日军已经开始惨败。


         电影上映不久,美军占领日本。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作为日本电影界代表,和美国军方、日本战后政府作创作审核的沟通。结果在这次会面上,美国军方人物逼着小津安二郎交出日军攻击珍珠港的真实纪录胶片。


         小津安二郎在资料库里查了一圈,结果没有找到这样的东西。他立即表示,打夏威夷的时候太忙乱不会有工夫拍片子。
         美国军官怒道,不可能没有,并当场表示自己亲眼看过。津安二郎与美国人对质了半天,才发现原来对方所指的,是这部《珍珠港大海战》的电影。美军情报部门完全不相信,这是全用模型拍出来的战争场面。


          因为当时的数字技术还未在电影电视行业兴起,所以无论是想表现战争的景象还是表现未来的景象,都只能运用一些模型并通过镜头展现出来。例如《珍珠港大海战》里的那些镜头,全都出自一个名为圆谷英二的摄影师之手。据圆谷英二自己的回忆,这部电影的最大一个场景,全部模型有1800日本坪大,1日本坪约为3.3平方米,这场景竟有惊人的十亩地(6670平米)之大。圆谷英二的经验,是一步一步累积而来,在拍摄《珍珠港大海战》之前,已经拍过两部空战片,一部名叫
《燃烧的天空,第二部叫《南海的花束》


         在战争结束近10年后,获悉“比基尼岛事件”的圆谷英二在老牌电影厂东宝的支持下,决定出马,为比基尼岛事件说点什么。

 

圆谷英二的反击

         从个人的创作生涯而言,日本战败以后圆谷英二并不好过。


         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承受了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制裁,当然,其中也包括文化娱乐。当时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不能制作表现激烈战争场面的娱乐影视作品,这就使得日本不可能推出类似《珍珠港》或《大决战》之类的影片来满足观众这方面的需求。


圆谷英二在拍摄现场圆谷英二在拍摄现场


         在此背景下,1948年成立了“圆谷特殊技术研究所”(后来更名为“日本圆谷株式会社”)的圆谷英二在战后只有一部大制作,即黑白电影《太平洋之鹫》,以山本五十六为主角,因为全程在美军监制下进行,结果成了不折不扣的反战片。


        比基尼岛事件给了圆谷英二一次契机。这次,他要制造的角色,名叫哥斯拉,一只后来全球闻名的巨型怪兽。


        不过,当时摆在圆谷英二面前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在战后的美军占领气氛中,东宝片厂是不可能直接承认这片子有“抗议第五福龙丸事件”的意图,为此,片方作出了很多的解释。东宝电影公司执行董事田中友幸的说法是:1953年,日本兴起3D电影热潮,特技摄影电影成为市场当红炸子鸡,该片因此而生。


        但这毕竟是一家之言,这个电影的开头即怪兽袭击岛民,生物学家前往调查,向国会报告,“可能是潜藏海底洞窟的太古生物,因氢弹试爆而出现。”而在电影的结尾,终于消灭哥斯拉时,导演还特意让博士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说道:“我不认为哥斯拉是最后一只,若再继续进行氢弹试爆,它的同类,也许会在世界某处出现。”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哥斯拉》要表达的是什么。


        《哥斯拉》中火爆的战斗场面吸引的不止是大批日本青少年,它成为了一种“群众喜闻乐见”娱乐方式。不仅如此,电影同时跨海在美国献映,票房一举爆红,震惊世界。


       圆谷英二从此被日本人称为“让世界为之侧目的特技导演”,更被称为“日本特摄片之父”。

1998年,好莱坞翻拍的第一版《哥斯拉》1998年,好莱坞翻拍的第一版《哥斯拉》


       耐人寻味的是,到1998年的时候,《哥斯拉》被美国人搬上了银幕,主演是出演过《这个杀手不太冷》让·雷诺,在这部电影里,哥斯拉直接成为了一只受到核爆试验影响而变巨大的突变蜥蜴,不远万里渡海去纽约产卵。


       而电影的开头,好莱坞的导演是这样描述的:在无人小岛上,法国人为了能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而进行了多次核武器爆炸试验。

 

特摄片的时代烙印
        对于刚刚战败的日本人而言,只能通过一些架空的背景和人物,来使观众得到观看“战争题材”影片的需要。美国可以选择二战、越战来作为战争的背景,而日本只有“来自宇宙的侵略者”,“想要统治世界的某个组织”:因为他们一旦选择了二战,失败一方就变成了他们自己。


        由于日本民族是一个好斗的民族,这令日本特摄片比起美国的《超人》《蝙蝠侠》更为激烈,而当时由于动画片的制作水平还比较低,不足以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特摄片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他们用精密细功搭建的模型,用橡皮怪兽一一践踏破坏。


        可能有人说,是战争造就了日本的特摄片:经历过美军“疲劳轰炸”的恐怖攻击,以及最终的两颗原子弹的覆灭伤害,从二战开始,几代日本人的脑海中,一直相互继承,并传递着,念念不忘的“世界末日”的景象。日本人对悲剧的病态热爱,与大和民族刚经历过的悲哀历程,成为了哥斯拉时代特摄片诞生的沃土。特摄这个词本身也是哥斯拉等第一次怪物风潮的时候才固定下来的。


       特摄片与当代电影赖以常用的电脑特技相比,最大区别在于省钱,因为特摄全是用最基础的电影设备,加上经验和苦工而组成。从成本上说,模型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的,而通过现在的数字技术可以做到更加逼真的效果,但相应的成本就越来越高。曾有业内人士打过这样生动的比喻,用电脑特技和特摄的区别就是:一分钟烧完一百万元人民币和一分钟烧完一百万日元。


       在那个硬件水平较高,特技制作的技术及成本却难以为继的时代,正巧有圆谷英二这样的改革者开发出了更缓解特技压力的方法,特摄片就成为低成本承载梦想的工具了。


1976年的《关公大战外星人》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特摄电影1976年的《关公大战外星人》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特摄电影


       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70-80年代就能制作有意思的特摄片,如港台地区拍摄的《中国超人》以及著名无厘头cult片《关公大战外星人》、朝鲜前领导人金正日创意监制的《平壤怪兽》……只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依赖电脑来完成,或实景、虚拟场景及模型的结合。


         值得一说的是,尽管在现在看来,日本的“国粹”特摄片在视觉效果上稍逊一筹,但在哥斯拉诞生的那一刻起,贯穿日本半个世纪的特摄剧,无论是哪一部都刻上了一个年代的烙印。1950年代的核危机引出的《哥斯拉》自不必说;1960年代从宇宙M78星云而来的奥特曼,无疑和当时美国号召人类征服太空,征服月球的时代精神相符,1969年从月球上带回石头,在第二年即被放到了大阪世博会上,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品;1970年代,松下、日立、索尼等日本本土巨型跨国企业的兴起,于是主题是“反对邪恶企业”“反对无良企业家”的假面骑士出现了;至于1980年代,迎合着恐龙热,美国推出了《丹佛,最后的恐龙》,在《变形金刚》里,五只钢铁恐龙(淤泥、铁渣、钢索、嚎叫、飞标)成为了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角色,日本特摄片界则应景地推出了《恐龙特急克塞号》。各个时代,当红的消费文明,基本上都有该时代的浓厚印记。除了《假面骑士》,这些至今让日本人念念不忘的作品,都是圆谷英二公司的产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财大气粗的好莱坞,电影人直到现在也对日本的特摄片念念不忘:前文所述的《哥斯拉》就在1998年去大洋对岸的美国出了趟差,而前阵子的《环太平洋》在北美市场的票房输了个精光,在东亚国家的收视率居然一路飘红。导演德尔·托罗对日本特摄片文化的热爱在世界影坛声名远播,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太平洋》完全可以看作这位超级粉丝写给“特摄片”的一封情书:尽管一般来说,“特摄片”的含义总有些粗糙、简陋的意思,至少跟好莱坞的特效大制作比起来,“特摄片”多少显得有些上不了台面。


        遥想多年以前,当比基尼岛上空升起硕大的蘑菇云时,特摄片就此埋下了种子。而18天后,一个法国设计师则推出了胸罩样式上衣和三角裤的泳装。一周后,这款泳衣就风靡了欧洲。发明者认为其影响力无异于一次核爆,故取名“比基尼”。特摄片和泳衣、战争与武器,在核爆的一瞬,大概谁也没法把它们联系到一起。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