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好莱坞怎样谈生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家会要求编剧写作费用依照版权购买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尽管这是可以商榷的,但在实践中大多会被接受...

查看详细译文>>
【试读】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有一部电影因为阴错阳差最后没能合作,那部电影是《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导...

查看详细译文>>
构建谋杀:插入镜头与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中的面孔是模糊的、可交流的、富有表现力的,它呈现了另一种紧张关系:爱普斯坦将面孔视为肌肉与软骨的集合,...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发放映 / 正文

只有笨蛋才会迷恋3D?五种观影体验大调查

By 1905电影网2014 . 04 . 30 3D电影放映院线放映

只有笨蛋才会迷恋3D?五种观影体验大调查

我们看的3D电影已经够多了!从最初的好莱坞电影一窝蜂3D化来中国赚钱,到如今几乎所有的华语大片都疯一般地转制3D不留一点选择,关于3D的疑惑从年初到年尾逐渐扩散,直至《2012》也转了3D而且只在中国上映,这股情绪瞬间喷发,3D真的有那么时髦?那些电影真的必须3D不可?3D真的是一种享受?

我们看的3D电影已经够多了!从最初的好莱坞电影一窝蜂3D化来中国赚钱,到如今几乎所有的华语大片都疯一般地转制3D不留一点选择,关于3D的疑惑从年初到年尾逐渐扩散,直至《2012》也转了3D而且只在中国上映,这股情绪瞬间喷发,3D真的有那么时髦?那些电影真的必须3D不可?3D真的是一种享受?我看未必。我们被电影公司欺骗太久了,以至于我们已经丧失了去看2D电影的权利,为此,我们推出这样一个专题,不为否定技术,只为了呼吁一声:还我们2D电影的空间!

 

  第1种笨蛋

  如果你是为了追赶潮流  3D并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

  3D电影并非本世纪刚刚诞生的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初就已有雏形,并曾在五六十年代风靡过一阵。而目前这一轮3D热潮,主要是伴随着数码CGI技术和巨幕Imax的登场,形成了视觉效果更为出色,观众感官更为舒适的流行体验。因为票价的提升和追求噱头的宣传策略,3D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了商业价值,逐渐被不同创作观念的电影人所接受。

 

  利用两眼视角差形成立体效果的基本原理,早在1839年就由英国科学家查理斯。惠斯顿发明了立体眼镜,如今到一些博物馆或名人故居参观,还能发现这类神奇的“西洋景”照片。把该原理应用到电影上,生成活动的画面,可以追溯到1922年史上第一部“立体短片”《爱情的力量》。立体电影的第一轮热潮还要等到二战后,1952的《非洲历险记》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长片。

 

  随后《恐怖蜡像馆》等一大批3D影片蜂拥上映,观众趋之若鹜,各大公司都投入资金制作类似题材的探险片、恐怖片、甚至于成人电影。而我国首部立体电影则是1962年的《魔术师的奇遇》,可以说出现得并不算晚。

 

  果然,在五十年代的这轮热潮过后,观众开始厌倦了手法雷同的“立体电影”,之后的二三十年中,立体电影又沦为了游乐场的游艺设备和科教馆的科普工具。直到1982年,迪斯尼公司首次将3D与数码技术相结合,推出了一部16分钟短片《魔法之旅》,八十年代中期,《十三号星期五》《大白鲨3》《魔晶战士》等3D影片也曾风靡了一阵,且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但还是同样原因被观众迅速遗忘。

 

       转制3D的技术并没有多大进步

  在这场3D电影的热潮中,高票房的诱惑让很多制片厂按捺不住,纷纷投拍3D新片,或把之前的2D片转成3D重新上映。“2D转3D技术”不单用于经典片重映,许多新拍摄的电影,也是先用传统摄像机拍摄,在后期处理中重新专制为3D.这种“伪3D”制作方式之所有备受争议,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成片的立体效果目前还达不到真正的3D摄像机水平,许多画面只是粗糙分出了前后景两个层次,物体扁平,没有丰满的纵深感,在大部分运动场景干脆就是2D,被观众笑称“只有字幕是3D效果”。

 

  此外许多影片根本就没必要做成3D版,片方只是为了宣传的噱头,变相提高了票价,赶工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目前通过4K数字中间片把2D转3D的技术还在不断成熟中,其原理并不复杂,关键是精细度和工作量。转制首先要获得物体的灰度信息,构建新的Z向维度,定义物体的前后关系,再通过人工调整深度和角度,背景补隙和三维建模,把一张2D画面分解成略有不同的两幅画面,最终在放映时通过3D眼镜分别传递给左右眼,让观众形成立体感。

 

  对于一部100分钟以上的长片,假如每一帧画面都做这种处理,其工作量显然巨大。以《泰坦尼克3D》为例,卡梅隆的300人团队总共花了60周时间、1800万美元的经费才最终完成。近年许多3D新片就是通过这种后期处理再上映,《诸神之战》《异星战场》的立体效果差强人意,某些国产电影更是让人恨不得摘掉眼镜。而对于一些翻新上映的“经典影片”,如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迪斯尼动画《狮子王》和刚刚上映的《海底总动员》,以及即将推出的《2012》《壮志凌云》等,纵然号称打造出了逼真的“2.99D”,效果也始终不及实拍3D,主要还是给影迷们怀旧罢了。

 

  当然,也无需彻底否定“2D转3D”技术,这毕竟是一场二次体验的新奇过程,当某一天真的发明了完美的算法,普通人家的老照片和录像带也能轻松变成立体版。3D电影的明天在哪里,或许并不在拍摄和后期,而是在放映设备上——未来“裸眼3D”的降临,才真的是抛弃眼镜,让观众真正置身于美妙的三维世界之中。

 

  第2种笨蛋

  如果你是为了身临其境 3D并不能帮你融入剧情

  有时候,我们的疑惑会产生于一些做得比较好的3D电影上,比如《泰坦尼克号》,无可否认它的技术已经足够优秀,但事实上,观看过程中我们被3D画面打断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这就让人怀疑,这些电影是不是真的需要3D化?3D真的能帮你身临其境吗?对于奇观式影片《阿凡达》,我们可以说是的,但是其他呢?或许真如北野武所说,“3D只适合拍色情片”?

 

  3D版《阿凡达》成功缘由

  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有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供观众选择,虽然继《阿凡达》之后,不乏有电影打着“由卡梅隆3D特效团队制作”的旗号来宣传该电影的3D效果,但实际效果却惨不忍睹。从剧情和电影类型来说,用3D技术来拍摄《阿凡达》,行之有效。《阿凡达》所表现的潘多拉星球原始森林般的环境,用3D技术来呈现显得更真实,而克隆人的科幻效果,用3D展现无疑是正确的选择,加之该片中有大量的飞行、坦克大战野兽、人类操纵变形金刚的场景,用3D技术进入前期拍摄,不论是从技术的专业角度还从技术围绕剧情(故事)服务这一核心本质来说,都合情合理。

 

  《阿凡达》的3D效果被交口的原因还在于这是一部全新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3D效果虽然转制得也很震撼,但相比十几年前上映的2D版《泰坦尼克号》来说,该片吸引观众的核心是故事,2D的版本精良制作,真实感已经很强,《泰坦尼克号》3D的重映,让已知影像的观众没有了初看时的那种无法还原的“处女感”,即使3D转制再强大,也不再能达到“初潮”般的兴奋感。同理,《雨果》3D版的观感也是如此。已经对2D《泰坦尼克号》和2D《雨果》有强烈印象的观众,在看3D版本的时候,很可能不自觉陷入对寻找3D和2D的异同之处的迷宫中,反而分散了来自剧情本身最直接的吸引力。

 

  3D电影并没有形成自身独特的语法

  经典好莱坞的剧作模式一直以三幕剧著称,即在120分钟时长的电影时空里,把影片分成三个固定时长的段落,每一个段落结束之前都在规定的时间点上设置好情节点1.情节点2.以及高潮的激励性或逆转事件。在3D电影的制作中,并没有脱离出传统的电影制片经验发展出一套3D电影独有的语法,电影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所有的秘密在于用二维平面空间创造出三维幻觉,摄影机的镜头就是一个框,所有的影像都要在这个框中实现,于是有了视听语言一说。

 

  2D电影用连贯的有情节的视听语言让观众认同由二维空间创造出的三维空间的这种幻觉,而3D电影是直接给观众一个幻觉,电影“边框”的意义变得不明显了,很多3D电影没有独有的语言体系,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3D技术只是噱头,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看过3D电影,就是那种去游乐场都有体验的“奇观”,只是一种视觉景观。

 

  影像的触手可及的真实性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性有多大?这是讨论2D电影和3D电影的一个关键点,当一部电影试图以3D效果在剧作法的情节点上,以3D震撼场面代替激励事件,自然就陷入了一个误区。 二维空间里运用得当的视听语言可以产生心灵震撼,技术成熟的3D技术带来的是直接的生理震撼,而心灵震撼+生理震撼=一部好电影。3D技术不能直接提升电影美学,在3D技术之下人物和场景的立体感营造是可以提高影像的真实性,却不能提升故事的真实性,更无法在电影美学上举着“我更逼真,所以我更牛逼更好看”的大旗招摇过市。

 

  调查

  3D电影并不能让观众更好地认同剧情

  著名剧作家麦基:我很认同北野武对3D电影的看法,我觉得3D电影是很荒谬的,在我年轻的时候,50年代,就已经有3D电影,流行了两年就没有热度了,这只是一种景观和奇观性质的东西,只是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法,过一阵大家的新鲜感就过了,另外一种可能性是3D电影到最后太普及了,大家就不会留意了。如果观众对故事很投入的话,完全有可能会忽视他是在看一部3D电影,3D只是买票的一个手段,也许在色情片里,3D真的能起到很大作用。

 

  影评人阿木:大部分3D电影不能帮助观众更好地进入剧情,首先3D眼镜让3D电影比2D电影看起来暗了一些,我看《勇敢传说》就是一片黑溜溜的,脱掉眼镜看又有叠影,让人精神疲惫。对于我们这种戴近视眼镜的人来说,看3D很累。你看一个2D的动作片连续看几十分钟打斗,都会觉得很闷,何况是看3D,3D电影貌似主推可以给人带来高潮感,但无限的高潮就等于没高潮。

 

  影评人崔汀:3D电影要比2D电影要暗一半,戴着眼镜也累赘,很多细节看不到。现在3D电影属于不成熟状态,转制成3D的电影只是为了提高票价,是一种噱头。普罗大众也不了解那么多,纷纷赶着3D热潮。

 

  王中磊:我们作为电影的制作者,要做的是在现有的科技下尽量把3D点效果做得最好,对得起观众。3D效果中有几个部分是观众最喜欢的,一个是透视的效果,大景深的效果,还有就是突破感,剧中人撞出屏幕和观众的接互感,还有就是圆润感。《太极》系列和《画皮Ⅱ》都是后期转3D,按分钟收钱的。像《画皮Ⅱ》我就觉得决定转3D的时间晚了一点。3D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两个科技方面的提高,一个是亮度的提高,第二个是要减轻负担感,比如咱俩要谈恋爱,本来想四目相视一下,但中间还隔个3D眼镜,就很破坏感觉。

 

  第3种笨蛋

  如果你是单纯的消费者 多数3D只是骗钱的工具

  有人会把消费的概念放在第一位,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多20块钱看3D是一种消费方式,但他们没想过的是,这根本就是片方骗钱的一种手段,中国电影转制3D往往是短时间内赶出来的,成本极低,而票价则高得吓人,更主要的是,如果有一天你不愿意去看3D了,你会发现,电影院里根本不存在2D的场次。

 

  《画皮II》用1000万成本所赢得的利润

  《画皮Ⅱ》迄今为止成为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打破了《让子弹飞》创下的纪录,如无意外,它很可能也是本年度票房最高的华语片。如果我们稍稍算一下账,便可以知道在这过7亿的票房内,因为3D转制带来的巨额利润。根据片方在上映前发布的数据,后期3D转制成本追加了1000万,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片方取消了2D、3D同时在内地上映,而只提供了3D版本供内地观众消费,这种限制手段换句话说视同强制消费。

 

  通常来说,内地一部电影票价80元左右,3D则是100元到120元浮动,即便各大影院都有优惠券出售,也会要求40元的优惠券看3D时得再加20元现金,这样一来,就造成《画皮Ⅱ》观影人数不是最多的,但票房是中国史上最高的。而根据华谊兄弟10月份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画皮Ⅱ》创收8313万,其中票房分账、和版权销售收入为8113万,衍生收入为2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华谊只是《画皮Ⅱ》的其中一个投资方,当然,更关键的问题是,《画皮Ⅱ》的3D版效果就连剧组自己都承认制作工时不足,制片人庞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表示如果能再给两个月时间,某些地方能做得比较精细。在制作不足的情况下,影片却依旧只提供3D版本,这无疑是赤裸裸的市场圈钱行为。

 

  为什么业内如此热衷于转3D:多收个三五两

  根据艺恩咨询发布的《2011-2012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3D银幕数量发展迅猛,从最初的82块增加到现在的5355块,2011年3D银幕增长率虽然较前2年有所降低,不过3D银幕增长数量却达到3335块,占数字银幕和全部商业银幕的比例分别为64%和58%。

 

  在国产电影没有尝到3D后期转制甜头之前,这个巨大的银幕蛋糕都被每年的进口分账大片所占据,但这对于希望每个星期都有新片上映的院线来说,3D片源实在太少了。也就是说,在如今这个“占厅为王”的时代,如果你推出一部3D电影,选择一个好的档期出击,基本就多出了5000多块银幕数为你所有,无任何竞争对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尤其是,当你可以用不过千万的3D后期转制技术实现这一占厅占市场的行为,进行3D换血包装就在所难免。

 

  另外,好莱坞的压力也是一个原因,在好莱坞大举进攻的前提下,多收个三五两成了各大片商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从有效的观众群中收刮更大的利润,如何以低成本获取大回报,他们找到了转制3D这一项利器,这样一来,既不增加多少成本,又能赚得丰厚回报,何乐不为?

 

  而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观众的接受度。如果3D不在中国这么流行,你就是变成4D5D也没人理睬,而偏偏中国人对3D的热情比之iPhone有增不减,在我刊的一次调查中,随机调查的36人毫不犹豫会选择3d电影的多达17人,一位90后观众则给记者打起了形象的比方:“3D电影其实就是一种新鲜,就像iPhone4、iPhone4S能成为街机,就是因为大家喜欢跟随潮流、追求最新的科技,所以有了3D人们就大批跟着潮流去看3D,不然大家都在讨论3D结果你没看过,那就out了。”

 

  而关于昂贵的票价,许多人也是十分大方,“和朋友一起来看电影就是图个开心,如果为了节省十几块钱选2D在朋友面前会显得有点寒碜吧,”有这样“支持国产电影”的观众,中国电影“欣欣向荣”也就是必然的了,这想必也是中国大而空的电影盛行的原因之一吧。

 

  调查

  业内人的理由:市场需要

  在《画皮II》小成本后制3D尝到甜头后,国产大片们纷纷进行3D改造计划,在华谊与IMAX合作宣布年内四部电影都将推出IMAX版后,事关圈钱的质疑再度高涨,但王中磊否认圈钱说,他表示,“发行方对于3D电影的定价只比普通电影贵5块钱,IMAX电影也只贵10块钱,最终票价是影院来定,我们不能掌握终端票价。”

 

  值得一提的是,王中磊强调,质疑3D圈钱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看法,之所以推出3D版本归根结底是经过市场调查后,发现这是市场所需。而且他认为,当电影制作方希望通过技术带给电影不同的尝试时,观众应该给国产电影更多的机会,而不要只允许好莱坞电影拍3D或者放IMAX版本。

 

  某院线经理在接受周刊采访时也表示,观众还是喜欢看3D电影的,因为进电影院就是要看不一般的视觉效果,至于是不是后制骗钱,他则称普通观众并不太关心这件事,他们更关心今天他能看到什么大片、新片。

 

  第4种笨蛋

  如果你是为了一种享受 观看体验有时很糟糕

  3D电影的放映是要有技术支持的,当然,短短几年我们也不期望其技术能够支持到我们能够舒服地看一场3D电影,一部3D电影放完,出场的总是有许多愤愤不平的人,只是因为他们观看过程不如人意,我们不相信中国人都是受虐狂,那么,为什么明知会不舒服的事情,我们还是趋之若鹭地去做呢?

 

  3D眼镜和屏幕明暗度在中国的现状

  总的说来,并不是所有电影院都有符合条件的3D放映设备,反映到观众的直观体验来讲,便会觉得3D电影的屏幕很暗,削弱观影效果。即便是国内耳熟能详的一些顶级院线,也都是在去年底才纷纷升级采用了realdXL3D设备,提高了观影质量。

 

  而即使如此,关于灯泡的现象在中国相当明显,因为造价过高,大部分影院为了延长使用寿命都往往会把灯泡调暗,这就导致我们在看3D电影的时候出现明显屏幕过暗的状况,在黑暗中寻找3D效果,是对眼睛的不负责任。另外,影院提供的数码眼镜观影效果差别也很大,有的眼镜太大且重,会造成观影负担,有的眼镜则在某些角度观影时并不能带来3D体验。当然更糟糕的是,此前还有媒体曝出国内部分影院因3D眼镜消毒不及时,造成观众佩戴后出现红眼病、眼部感染。

 

  经常看3D容易引发的问题

  架个大小均码焦距固定的眼镜看3D,是件不太舒服的事。对于无近视的观众而言,鼻子受累视线受阻,难受!而本身就是四眼上阵的近视观众则要再添两眼,“六眼聚焦在同一直线上”,光是如何保证这副3D眼镜不从有限长度的鼻梁上滑落下来就是一件技术活儿。因此,这也成为了绝大部分近视观众谢绝3D电影的首要原因,更有甚者选择裸眼看3D.而影院售票处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太多人纠结看3D还是2D了,纠结得直挠脑袋!”为啥纠结?“因为片好看,但是只有3D,所以他们纠结。关键是有的人看3D就吐、犯晕,所以他们总是纠结老半天。

 

  医生早就指出,学龄前儿童、老人或者高度近视等人群不宜观看3D电影,但除此之外,即便是普通观众,头晕也会是他们在观看3D电影时容易出现的问题。一部电影如果超过2个小时,在观影途中很可能不得不数度摘下眼镜,闭上眼睛休息。从原理来讲,2D电影是以每秒24幅静止画面运动拍摄的,这也是普通人生理承受的极限。

 

  3D的原理则是左右眼看到不同画面,通过技术合成为3D效果。双眼每秒接收的加起来就是48幅,眼睛和大脑的疲劳程度都增加了一倍,很容易出现不适。此外,目前内地电影院使用的并不都是适合3D电影的银幕,由于造价原因,3D放映机参差不齐,而放映机的亮度对效果影响很大,至于造价20元效果更出色负担更轻的real-d眼镜只能配合金属3D银幕使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率也并不高。

 

  调查

  观众对3D的反应:呈现效果最重要

  在博纳影城通州店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采访了100名电影观众对于目前3D电影的看法。从调查结果来看,60%的受访观众认为目前3D电影票价偏高,这些观众大部分是学生,还有女性工作者,而男性工作者普遍认为价格是合理的;在最近观看的一步3D电影选项中,只有20%的人观看的是国产3D,且满意度低于45%,主要是因为3D效果不明显、画质差。

 

  面对一部电影既有2D又有3D同时上映时,一半的观众表示根据口碑、电影题材来决定是否选择3D,而44%的观众表示会直接选择3D,因为3D的视觉震撼;当被问到面对众多3D电影的选择标准时,78%的观众认为以电影题材内容为准,只有22%的观众表示要以真3D为标尺;像《画皮Ⅱ》《太极》这种后期转制成3D电影的现象,一般观众认为这是国内技术、投资成本所限,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

 

  40%的观众认为这是一种商业圈钱,炒作噱头,不利于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余观众认为这是对观众的一种欺骗,混淆视听;在许多观众看来,《画皮Ⅱ》与《龙门飞甲》同属伪3D,一个后期转制,一个效果不稳定。前期是否使用3D拍摄,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结果。

 

  因此,当有自己感兴趣的电影题材是伪3D时,一半观众仍然会考虑观看,42%的观众表示不会观看,一定会看的只有4%的观众;42%的观众认为,国内3D电影盛行是因为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32%的观众表示这是行业发展趋势,慢慢会变得成熟。剩下的26%观众表示,这是投观众所好,我们喜欢看3D,他们自然就多创作3D。

 

  这些数据表明,观众关注的是最终呈现效果,不是技术层面的真伪。电影内容本身是他们选择的关键,单纯3D这种形式的吸引力并不是很大。观众对于3D电影的现状,持有一种宽容态度。虽然3D影片一派繁荣,观众的消费还是趋于理性的。

 

  第5种笨蛋

  如果你是健康主义者 3D电影有害身体健康

  为什么3D电影有害身体健康,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要搞明白3D电影是怎么拍的。如果你搞明白了3D电影形成原因,以及国内3D电影的质量与设施,你会惊讶地发现,哇,原来整部电影都是对我们身体的摧残啊!

 

  3D眼镜的原理:偏振光

  所有的3D电影,包括那些2D转3D的伪3D,在观看的时候,都会要你戴上一副眼镜,大多数影院说这眼镜弄坏了要赔100块,其实吧,所谓3D眼镜就是两片偏振膜,这东西在淘宝上大大的有,查了一下:iPhone手机屏幕大小的偏振膜,最便宜的只要人民币2元。

 

  这么便宜的东西就能生成3D电影了?当然不是。3D摄像机的工作原理,简单说就是用两个摄像机镜头模拟人的左右双眼进行拍摄。3D眼镜就在这时登场了。刚才你已经知道其实这玩意叫做偏振膜,当然,你没有看到的是,左右电影放映机的镜头前,也早早就装上了偏振膜。这玩意的作用是将自然光变成偏振光——首先你要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偏振光则是具有一定振动方向的光——人眼无法辨别偏振光,但通过偏振膜可以观察到偏振光的与众不同,比如笔记本电脑屏幕发出的光就是偏振光。

 

  总之,如果定义左放映机前偏振膜的角度为0度,那么右放映机前的角度必须为90度;3D眼镜的左镜也必须为0度,右镜为90度。一个用心的导演会在技术部门的辅助下,认认真真地在拍摄时计算左右摄像机的距离差和角度差,并时刻校准,有分析称,大多数人类大脑并不擅长将两幅差异超过2.5%的图像融合为一体,所以如果左右两台摄像机形成的视差太大,3D图像会因为视差不符合平时的距离经验而变得非常诡异。

 

  3D影响身体真相:你为什么会感到头晕

  了解以上原理,我们首先可以确认:两眼视力相差太大的人不适合看3D电影,因为这类观众实际上也就能看清一台摄像机拍摄的画面,3D效果形同虚设。

  其次我们还可以确认,由于大脑要比往常更频繁地指挥眼部肌肉以适应远近感觉不断变化的立体画面,适当地看3D电影实际上还可以锻炼视力。

  喂喂,你的标题不是写3D电影有害身体健康么,你丫精神分裂啊?

 

  不不,我们还是来看3D电影原理——一部成功的3D电影,至少要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技术部门要保证拍摄时的精细,不然左右摄影机角度、距离差别稍稍过大,就会让观众大脑感到相当困惑——根据国内电影拼命赶进度的现状,我觉得这个要求过高了,比如徐克的《龙门飞甲》,开机到上映也就一年多。

 

  其次,3D眼镜也是大有讲究的,根据工艺和材质的不同,它们的起偏性能也有差别,好的偏振膜偏振可达99.5%,而偏振差的,则会导致左眼看到本不应看到的右放映机的模糊画面,与左放映机的画面叠在一起,而同时右眼也看到左放映机的模糊画面,从而产生头晕、恶心等生理上的不适。依靠硬板纸、502胶水和2块钱的偏振膜我们可以DIY一副3D眼镜,但我们也在淘宝上看到800元的美国生产的3D眼镜,至于国内电影院提供的3D眼镜成本多少,这个实在不好乱猜……

 

  另外,实际上,市面上的3D电影,其实大多数都是2D转3D的,这才是真正的苦活累活,以目前的技术,只能在电脑上一帧一帧地将原来拍摄的每一帧画面分成3D电影所需要的左右眼两幅画面,然后抠像,拉大景深,调节色彩,这需要大量的计算,否则,离奇、不合逻辑的画面对于观众的大脑则又是一次摧残。一部90分钟电影就有超过10万帧图像,这令2D转3D相当耗费时间,我们知道卡梅隆把《泰坦尼克号》转成3D,找了450个技术人员,花了整整两年。至于魔幻大片《画皮Ⅱ》么,连拍摄加后期也是只有一年。

 

  3D电影无疑是电影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现在,我们还是离远点吧。

 

  小贴士:

  经常看3D可能引发的问题

  大脑过载引发的眩晕

  眼压升高导致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有癫痫(羊癫疯)病史可能诱发的光敏性癫痫

  近视、散光、老花眼无法舒适观看

  影响小儿眼球发育

  总结:

  如果你知道3D不是什么时髦的东西

  如果你知道3D并不能帮人融入剧情

  如果你知道3D只为了多骗你几个钱

  如果你知道3D并不是什么享受

  如果你知道3D还能危害你的健康

  如果你知道这些还那么狂爱

  我只能说你是个十足的笨蛋!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