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长镜头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

查看详细译文>>
蒙太奇学派

蒙太奇学派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他们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

查看详细译文>>
表现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是以相连的或相叠的镜头、场面、段落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比喻、象征的效果,引发观众的...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影制作 / 正文

张艺谋御用录音师陶经谈电影中的声音

By 1905电影网2014 . 04 . 30 剪辑声音声效剪辑访谈

张艺谋御用录音师陶经谈电影中的声音

陶经:著名电影录音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首次参与的作品《孩子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提名,之后与国内两大导演陈凯歌和张艺谋合作亲密,凭《荆轲刺秦王》和《英雄》两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在国际奖项方面,陶经以《摇呀摇,摇到外婆桥》获美国电影金片盘奖声音设计奖及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


        陶经:著名电影录音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系,首次参与的作品《孩子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提名,之后与国内两大导演陈凯歌和张艺谋合作亲密,凭《荆轲刺秦王》和《英雄》两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录音奖。在国际奖项方面,陶经以《摇呀摇,摇到外婆桥》获美国电影金片盘奖声音设计奖及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

《英雄》美国版海报《英雄》美国版海报


问:录音师是幕后的工作,普通观众不了解,但你却做成了大腕,是怎么做到的?


陶经:在学院教育的时候,看一些理论书,知道电影是什么,要传递给观众什么。电影本来就是视听语言,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有两个阶段,我们出来的时候,有很多文艺青年,关注文艺的事儿,都关心电影声音的理论性的东西,要传达什么意思。等到了商业时代,大家越来越实际,大家一提到商业电影就是大片,要视听震撼,开始有这方面的要求。这个时候,创作者的思维要转变,要提高,要符合观众对声音创作力和表现力的要求。

问:你做的《摇呀摇,摇到外婆桥》获得了国际上的肯定,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陶经:这个电影用了很多创新的方法。比如我录制巩俐唱歌,我用了真正美国40年代的话筒,这个话筒很大,跟人的脑袋一样。当我叫人从上海制片厂拿来时,外面的泡沫已经风化了。它用的是交流电,当时还有漏电现象,在录音的时候我还专门贴了张纸条提醒巩俐,有电。我觉得这个话筒最能勾起当时的味道,它录制出来的声音木木的,沙沙的,但有一种旧时代温暖、奢华的感觉。

问:在大片时代之前,你会不会特别注重艺术性,而到了大片时代到来后,开始注重声音的娱乐性。


陶经:大片的声音处理效果很直接、瞬间要让观众感受到声音塑造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很强烈的意境。在此之前,较注重的是艺术性,有没有一些形而上的寓意,这些都是符合当时电影剧本所要求的,那时的人想得比较多。但是这些东西放在商业电影中,就不切实际了,观众需要一些很直接的东西,不理解,也不会花时间去理解那些弯弯绕的东西。

问:那能具体说《英雄》几场声音处理的情况吗?


陶经:《英雄》中万箭齐发的声音不是一次录出来的,有现场的声音,也有后期做的,我加了海豚、鲸鱼的叫声,是希望多一些人性的东西,就像魔鬼家族像豺狼一样奔向它们的目标,这样声音就有了生物性。章子怡击鼓那一段也做得不错,符合艺谋所说的,有一种新鲜感,仅仅是击鼓的声音就没意思了,得有那么一种抽的感觉,因此我就加了绷鼓面的声音,还有绷扇面的声音,还有各种各样,差不多一百种鼓的声音,最后合成出那样的效果。

问:做录音的,能出名的不多,大多数还是默默无闻的,你怎么看?


陶经:这很正常,做录音的都是幕后,观众首先看的就是明星,导演还是第二位的。除非是出类拔萃的几个导演,比如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老百姓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候大,也刺激多了,他们心中的TOP 10是有限的。但随着电影商业性的推广,作为录音师也要对得起投资方,得试着让你的作品也是观众进电影院的原因之一,你得让你的作品有点商业性。这跟演员是一个道理,所谓演员被观众喜欢,那就是他具有商业性。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