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好莱坞怎样谈生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家会要求编剧写作费用依照版权购买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尽管这是可以商榷的,但在实践中大多会被接受...

查看详细译文>>
【试读】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有一部电影因为阴错阳差最后没能合作,那部电影是《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导...

查看详细译文>>
构建谋杀:插入镜头与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中的面孔是模糊的、可交流的、富有表现力的,它呈现了另一种紧张关系:爱普斯坦将面孔视为肌肉与软骨的集合,...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影制作 / 正文

不开脑洞,正经聊聊如何看懂《荒野猎人》?

By 1905电影网2016 . 03 . 22 荒野猎人

不开脑洞,正经聊聊如何看懂《荒野猎人》?

《荒野猎人》从剧情上可以说简单易懂:这是一个男人的求生与复仇的故事。但是要想看懂这部电影,你需要知道一些历史背景才能GET到其中的影像寓意。


本文原载于腾讯娱乐

腾讯娱乐专稿(文/红袖添饭 策划/毛宁甘)


        提醒:本文涉及相关剧透。需要交代的篇幅略长,但是绝对值得你耐心读完。


        《荒野猎人》终于千呼万唤般在内地上映。在你进电影院之前,看这个标题别被它吓到,单纯以剧情论,该片可以说简单易懂:这是一个男人的求生与复仇故事,过程虽然磨砺,但目标单一,无支线情节,没有“开脑洞”的余地。


        然而,从历史背景,与电影语言来看,《荒野猎人》又是部充满野心的作品;在简单的情节背后,有着宏大而厚重的人文诉求,以及跨越几个世纪、改变欧美大陆命运的历史变迁。


《荒野猎人》中文版海报《荒野猎人》中文版海报

【透过历史看电影】

        《荒野猎人》故事发生的时代,对大部分当代观众而言,可能都有些陌生。所以,要真正理解导演的表现意图,不妨对电影故事的历史背景,作一番梳理。


历史上的休·格拉斯

关键词:复仇


        稍微知道一些这部电影新闻的观众,都会在惊叹小李子的“受虐”演技之余,可能都有个疑问:这么“小强”般的人物,不可能在现实中存在吧?可真相偏偏这般有趣:《荒野猎人》的主人公休·格拉斯,历史上的确有这号人物;更为关键的是,影片中他的大部分经历,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1823年,加入“洛基山脉皮毛公司”不久的格拉斯,在一次猎取河狸皮的征途中,被灰熊攻击受了致命伤。如同影片描绘的一样,为了给他一个正当的“基督徒的葬礼”,两名队友留下来陪他最后一程。


        可队友等不耐烦,就将他草草掩埋然后不负责任地走了。生命力强大的格拉斯,自己爬出坟墓,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人间世界。


        电影与历史,最大的差异,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格拉斯的过往人生,历史上基本无记载。


        所以,关于他的波尼族印第安人妻子、及其混血儿子,都是电影主创的虚构,主要是为了提升故事情节的戏剧性。


        因为电影与历史的另一大不同,是历史上回到皮毛公司的格拉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原谅”了当初抛弃他的队友,没有电影所表现的“复仇”篇章。


        简而言之,电影在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人与自然”抗争的故事基础上,大大加强了“人”的因素、及人与人关系带来的复杂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似为戏剧性添加的复杂,恰恰对应了格拉斯个案之外的历史整体面貌。


皮毛交易:一盘跨越大西洋的世纪生意

关键词:波尼族,里族,通婚与杀戮


        《荒野猎人》里从事皮毛猎取生意的格拉斯,历史上一般称之为“山人”(Mountain Men),因为他们当时主要在洛基山脉的水域及森林中,猎捕河狸,取其皮毛进行交易为生。根据历史记载,《荒野猎人》描绘的时期,正好是河狸皮毛交易的鼎盛时期,一度有3000至5000“山人”从业。不过,所谓盛极必衰,1820-1840年间,正好也是北美河狸皮毛猎取、交易的最后辉煌。


        在诸多欧洲列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中,法国人是最早从事河狸皮毛交易的。因为对区域地理不熟,欧洲人开始都依赖不同印第安部族,特别是那些靠近河道枢纽的部落,充当了河狸皮毛交易的“中间人”。甚至在河狸皮的价格体系中,越是印第安土著穿过的、被汗水浸透变软的皮毛原件,在欧洲卖的价钱越高。一线基层的白人皮毛猎人,也多与印第安部族女子通婚,以获得土著经验与技能的支持。这种通婚诞生了许多统称Métis的混血儿,他们长大后成为技能与资源更丰富的新一代皮毛猎人。《荒野猎人》给主人公安排的印第安家庭,虽然与历史上的格拉斯个人经历不符,却是对当时惯例的真实写照。


        而北美印第安人在皮毛交易中,从白人那里获取了金属制品和热武器,却对自身生活的改善有限,更多的是让部族冲突伤亡率更高。


        印第安部族在各国殖民地的交锋中被分裂分隔被杀戮,并在彼此战争中消亡。像《荒野猎人》里涉及到的波尼族、里族是就是印第安人其中这样两个民族,彼此相互对抗。主角格拉斯的妻子和儿子以及途中救助他的印第安人均属波尼族,而被法国人抓去的女子和其父亲是里族人。


        以上是对《荒野猎人》历史背景笼统的介绍,这背后还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历史交错。简单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才对人物动机有基本的认识,进而才能清晰get到电影里埋藏的更多的寓意细节。


【通过画面看寓意】

        和其前作《鸟人》一样,《荒野猎人》是一部影像风格很强烈的作品。与一般强调叙事的电影不同,本片除了突出主人公逃生经历之艰险、让观众更有临场感之外,通过梦境、空镜等视觉元素的安排,让电影的节奏,时不时跳出单纯的情节演进。那种极限环境下的“出戏”,向观众传递的,是导演强烈的表达欲望。很多精心构图的画面,也就有了更深层的寓意。


        下面按“梦境”与“非梦境”场景,分析下特定画面及其象征意义:


【那些梦境】

关键字:树木、飞鸟与信念崩塌

        在主人公的梦境中,死去的亲人——特别是妻子的形象——反复出现。作为叙事元素,它们是支撑主角求生、并完成复仇的精神动力。作为连贯的影像元素,它们又体现出角色在精神上的迷失,梦境中与亲人团聚的画面,不仅是情感需求,更深层是对自身灵魂归属的探求。在随后的梦境中,妻子的形象同化为“天使”,守护着主人公,直至最后他完成使命;结尾安然离去的镜头,也像是“在天国等待团聚”。


        开场的梦境中,出现一颗枝叶繁茂的树,树旁的妻子和还处于孩童状态的儿子,看起来都很平安喜乐。这无疑代表主角记忆中的幸福时光,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树”的意象,在这里和“伊甸园”近似。


        当主人公受伤后、影片第二次出现的梦境中,树旁没有妻子与儿子,暗示亲人最终命运。同时,妻子关于“风暴、树枝与树干”的画外音,又赋予“树”新的意象,成了“外界强加的磨砺”与“自身顽强生命力”博弈的象征,成为主角活下去的核心动力。注意片中儿子遇害的场景中,镜头摇到主角仰视树林的主观镜头,树木剧烈不安的摇曳,体现主角内心的波澜,也是一种“人在做,天在看”的指向。


        片中多次出现鸟的画面。梦境中儿子小时候拿着黑鸟,小鸟从妻子胸口飞出(同时也是向佐杜洛夫斯基的《圣山》致敬),后来在河边……可以说,鸟在片中具有通神的灵性,它们一方面可以代表死亡,或者死后的灵魂;另一方面,又可以传递死者的善意,代表亲人的看护,甚至是直接帮助——比如那只被主人公烤来充饥的鸟。


        在主角接受印第安人疗伤的梦境中,出现了一座破败的教堂,残留的壁画上,描绘的是耶稣受难的情景;这一方面表明主人公原有的基督教信仰体系的坍塌,另一方面,则让在此情景中出现的儿子(灵魂),有了“圣子”的味道,毕竟,儿子也是为救他而被害的。


        在此梦境中,主人公紧紧抱住儿子,下一刻则发现抱住的是一颗光秃秃的树。再联系此前“树”的意象之变化,可以看出主人公心伤过往幸福的完全破碎,也是格拉斯选择拥抱更为亲近自然的印第安原始信仰。


        联系到主角的身份,他一方面是拥有资深探险经历的、展现“开拓精神”的“文明人”,同时又与相对“野蛮”的印第安人共同生活了很久、乃至后者的影响不仅以血脉的方式延续、更深入其灵魂。可是,这两种不同的精神源泉,在影片的情境下,显然是冲突的;主人公的一系列极限经历,只不过让这一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


        梦境中多次出现的野牛头骨堆,是印第安部族祭祀重要场地;和鸟的意象一样。格拉斯多次梦到,既表明死亡的阴影仍徘徊左右,又暗示他内心对土著崇拜的向往、至少是好奇,开始不知不觉地依从印第安人更为原始、同时也更为自然的思维。影片最后,他遵循印第安朋友在灵魂深处的忠告,将复仇对象交还是由印第安人代表的“神之手”……


【那些现实】

关键字:还魂与执念

        片中不时游离出叙事主线的画面,对理解影片也有重要作用。


        比如影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几乎具有人类角色同等的分量。森林、雪原、河水……这些自然条件,一方面给主角的复仇之路,增添无数艰险;另一方面,又让他借助这些自然元素逢凶化吉。主人公本是以猎取动物为生,却一次次借助动物元素(熊皮、马腹等)求生。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拟人化的自然,其实就是“泛神论”。注意到片中留下来照顾主角的队友Bridge曾在水壶上刻下的标记,那个螺旋状图形,就是泛神论的标记。他们背弃主角逃离时,留给主角的唯一物件,就是那个水壶;除了“水”是最重要的生命元素这点考虑外,刻画着泛神标记的水壶,也象征着主人公其实有着“自然之神”的庇佑。主角此后一次次“复活重生”似的画面,也让人不得不进行宗教联想。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法则。被文明抛弃的主人公,生存下去的唯一念头,也被压缩到最原始直接的复仇动机。被熊所伤,让他几近丧命;他身边保留的熊爪,又是这种致命念头的外化。注意到他在片中,曾两次刻写仇敌的名字,第一次用的就是熊爪。


        而关于动物,电影中还出现了狼群围攻一头野牛的镜头。野牛孤立无援,牛群快速散去不去相救。如果把野牛理解为印第安人的话,狼群则代表了白人,白人肆意杀害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却内部厮杀不团结,而另一方面,看到这个场景也如同格拉斯当下遭到抛弃和背叛的沉沦境遇,看之唏嘘。


        有时候,片中表现的画面,初看很难解析其用意。比如那道坠落陨石划出的那道“天火”。有趣的是,在导演的前作《鸟人》中,也有类似的影像。除了同样表现主角某种“燃烧的意志”,《荒野猎人》中的陨石痕迹,还联系起主角与仇敌,他们应该同时看到了,而镜头运动,像是表明“天火”是在向主角指点仇敌的方位。


        影片尾声,主人公查探被仇敌阴险杀害的队长时,背后极远处的雪山,恰恰在那一刻发生雪崩。这种“自然之威”,既与主角此时内心的震怒共鸣,恐怕也表明上天对主角复仇行动的默许:仿佛其仇敌之前还不够坏,硬要加上一条人命、来让主角的行动更合乎自然法则。


        需要说明的是:影片主创在炮制这些画面时,自然有其考虑;但影片拍出来后,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加上导演有时候就是想呈现一种模糊多义性的意境,以上诠释,远非标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标准解释。意会而不言传,其实是种美好的境界。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