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好莱坞怎样谈生意?

在大多数情况下,买家会要求编剧写作费用依照版权购买费的一定比例计算。尽管这是可以商榷的,但在实践中大多会被接受...

查看详细译文>>
【试读】莫里康内:50年一瞬的魔幻时刻

有一部电影因为阴错阳差最后没能合作,那部电影是《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导...

查看详细译文>>
构建谋杀:插入镜头与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中的面孔是模糊的、可交流的、富有表现力的,它呈现了另一种紧张关系:爱普斯坦将面孔视为肌肉与软骨的集合,...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发放映 / 正文

2015奥斯卡,偏执狂的胜利

By 1905电影网2015 . 03 . 17 2015奥斯卡87届西蒙斯雷德梅恩冈萨雷斯鸟人爆裂鼓手

2015奥斯卡,偏执狂的胜利

60岁,在这个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JK西蒙斯拿到了奥斯卡奖。然而,《爆裂鼓手》上映前,大多数美国人根本没法把他的名字和脸对上号,最多看到他后嘟囔一句:这不是《蜘蛛侠》里的那个报社总编吗?即便是资深电影记者,很多也是在他得奖后错愕地上网搜索这个名字。

  最佳男配是陌生人、最佳男主有英伦范、最佳导演是老疯子。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演员,从左至右依次是最佳女配角帕特丽夏·阿奎特、 最佳男主角埃迪·雷德梅恩、最佳女主角朱丽安·摩尔、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演员,从左至右依次是最佳女配角帕特丽夏·阿奎特、 最佳男主角埃迪·雷德梅恩、最佳女主角朱丽安·摩尔、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

  电影学者戴锦华曾说:这个时代太纠结。用来形容年年举办的奥斯卡奖项评选,也非常贴切。2015年的奥斯卡,又给评委们出了一套不太好答的题:截至提名公布当日,8部最佳提名影片里无一本土票房过亿。去年,观众们还能看到《地心引力》《华尔街之狼》等票房大热、口碑也不差的商业片的踪影,今年却成了文艺片的天下。


  有了以艺术为重的导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评委都像约好了似的,选出的获奖者一个个都是偏执狂。如果说艺术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偏执就是支撑人走下去的一剂猛药。


西蒙斯,喜欢挣扎的日子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
  60岁,在这个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JK西蒙斯拿到了奥斯卡奖。然而,《爆裂鼓手》上映前,大多数美国人根本没法把他的名字和脸对上号,最多看到他后嘟囔一句:这不是《蜘蛛侠》里的那个报社总编吗?即便是资深电影记者,很多也是在他得奖后错愕地上网搜索这个名字。


  尽管西蒙斯从艺近40年,但要讲完他的职业生涯,真的用不了多少篇幅。从大学毕业后就奋战好莱坞,西蒙斯的作品不可谓不多,也不乏知名之作,比如美剧《法律与秩序》、电影《蜘蛛侠》《阅后即焚》,但角色都不算重要,也就混个脸熟。美国公众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为美国农夫保险集团拍摄的电视广告。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西蒙斯发表完获奖感言后,主持人还现场哼了一段该广告配乐调侃他。


  命运的改变发生在2012年,当时只有27岁的导演达米恩查泽雷带着自己的第二部作品剧本找到西蒙斯,请他扮演男二号。由于无人投资,原本85页的剧本被压缩到了15页,拍成一部18分钟的短片。对于混迹在演艺圈边缘的西蒙斯来说,这部短片算是他众多无足轻重的工作之一,聊胜于无,他接了下来。没想到,在2013年的圣丹斯电影节上,短片获得了青睐,有投资人愿意出33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65万元)拍摄完整的剧本,西蒙斯继续出演男二号。这样,收获如潮好评的《爆裂鼓手》才得以诞生。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名年轻鼓手和他老师的故事,西蒙斯在其中扮演老师泰伦斯弗莱彻。这个角色对爵士乐有着极度偏执的狂热,生活中是一个谦谦君子,但一走进排练室,他就是一头野兽。他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组成一个乐队,然后一遍遍地排练。他的名言已成了今年电影界的金句:这个世界上最害人的话就是干得不错。在他看来,温言软语只能让人甘于平庸,要想让学生进步,必须把他逼到绝路。为此,他贬低、辱骂甚至殴打学生,把达不到他要求的人当做垃圾。学生们对他恐惧至极,甚至有人在当上了林肯中心首席乐手后都走不出求学时的阴影,患上抑郁症而自杀。


  这样的角色当然充满争议,连西蒙斯都说:应该敬佩弗莱彻对爵士乐的热情,但我对他的教育方式不敢苟同。不过这并不妨碍这个角色大放异彩,影评人认为这是2014年最值得铭记的表演之一。


《爆裂鼓手》剧照《爆裂鼓手》剧照

  在今年奥斯卡全部26个奖项中,除了终身成就奖等提前公布的奖项之外,最无悬念的就是西蒙斯的最佳男配角奖。尽管获提名的还有罗伯特·杜瓦尔爱德华·诺顿这样的美国实力派老戏骨,但他们在西蒙斯面前毫无机会。此前,西蒙斯已经像摘桃子一样,把包括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30多个最佳男配角全收入囊中。


  在颁奖礼后的群访中,各路记者像围观范进中举一样对着西蒙斯连珠发问: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拿到奥斯卡,你有什么感受?你怎么看待那些籍籍无名的日子?有没有撑不下去想转行的时候?西蒙斯回以礼貌的微笑:我挺喜欢以前所谓挣扎的日子,虽然挣钱少,许多工作毫无意义,但我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也不用飞来飞去。我不止一次想过转行,但不幸,或者说幸运的是,我没有遇到好的选择。我大学时读过一本很浪漫的书,是诗人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书里说,如果你在从事艺术事业的同时,还有其他职业可以让你快乐,那你应该从事其他职业,这样你会更加安逸。但如果你扪心自问,没有第二份工作可以像艺术一样给你满足感,那这就是你的答案。


雷德梅恩,成就有血有肉的霍金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埃迪·雷德梅恩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埃迪·雷德梅恩
  奥斯卡素来以英雄不问出处著称,但惟独在最佳男主角的奖项上,始终有些论资排辈的意味。从一个例子就能看出来:今年的新科影帝、33岁的埃迪·雷德梅恩,竟然是首位获得此殊荣的80后男演员。


  雷德梅恩的模样初看上去有些奇怪细长眼、高颧骨、厚嘴唇,更不用提他的满脸雀斑。但时间长了,又会觉得非常耐看。这是标准的文艺片长相,再加上性感的伦敦音,雷德梅恩从剑桥三一学院毕业后,就主攻舞台剧和低成本文艺电影,比如《幸福的黄手帕》《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我与梦露的一周》10年演艺路,他也攒下了不少铁杆粉丝。


2012年大热的《悲惨世界》,让雷德梅恩第一次走进了大众视野。他在其中扮演革命青年马吕斯,同伴全在起义中牺牲。靠着忧郁的眼神,更多人喜欢上了这枚英国小鲜肉,但也有人给他扣上了会撅嘴的花瓶的帽子。2013年6月,当媒体爆出雷德梅恩将在《万物理论》里饰演霍金后,电影圈一片哗然:扮演霍金难度极大,又极容易吃力不讨好,年轻的雷德梅恩可以胜任吗?

 

  《万物理论》根据霍金的第一任妻子简王尔德的自传改编,讲的是霍金在患病前后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编剧和制片方用了3年时间才说服王尔德同意将它拍成电影。2013年10月,电影在霍金和雷德梅恩共同的母校剑桥开拍了。


  扮演霍金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肢体,雷德梅恩用了半年的时间准备。他专门请了一位形体老师,学习如何展现出身体的不协调,以及怎样长时间保持一个不舒服的姿势。拍摄中最大的难度在于,拍摄过程不像影片播出时那样按照时间顺序来,常常一天内要拍摄多个阶段的霍金。这意味着,雷德梅恩要在一天内把自己调节到不同的肌肉萎缩状态。这需要极强的控制能力和极细致的处理技巧,雷德梅恩做到了。细心的观众可能会留意到,在影片开头霍金尚未发现自己的病情时,他的动作已有了一些变化。这是雷德梅恩的用心之处:渐冻人症的发病是长期过程,很多细微变化最初自己都无法察觉,但我要让观众看到。


  不过,让雷德梅恩横扫各大奖项的原因,绝不仅仅是他偏执地训练自己的肢体。在《万物理论》里,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因病痛失去行动能力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睿智、幽默、乐观、懂得爱的男人。这样的刻画源自雷德梅恩对霍金的了解:我跟他见过很多次面,即使他的身体无法动弹,你仍能从他的眼神里看到活力。在被确诊后,霍金只消沉了一段日子,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他极少过问自己的病情,也极少自怨自艾,坦然接受疾病的发展,想办法应对它给生活带来的不便,把更多精力投入在研究和生活中。霍金一家的乐观让我印象深刻,我看到他的孩子们推着轮椅玩耍,还把脏话输入他的发声器中取乐。因此我也不能只关注他的肢体,我要把他的精神呈现出来。可以说,霍金成就了雷德梅恩的角色,雷德梅恩也成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霍金。


《万物理论》剧照《万物理论》剧照

  或许正因为如此,霍金对雷德梅恩赞赏有加。从拍摄时,他就给予剧组很多帮助。最初,影片里霍金发声器的声音是剧组自己合成的,而看完样片后,霍金主动提出让剧组使用自己发声器的声音。


  2014年秋天,《万物理论》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霍金在台下观看了电影。放映结束后,随行护士帮助霍金擦去了他脸颊上的一滴眼泪。


  电影的结尾确实令人动容:轮椅中的霍金在众人的簇拥下上台演讲,演讲中他突然失神,幻想自己站起来走下台,为一名女观众捡起掉在地上的笔。之后镜头一幕幕回放,最终定格在霍金和王尔德在舞会上初次相遇的场景。即使乐观如霍金,午夜梦回时也难免会想,如果没有这场疾病,自己又将怎样走完一生。霍金让我学会过好每一天每一刻,雷德梅恩说。


  站在奥斯卡领奖台上,雷德梅恩乐得手都不知往哪放了。这是他的真实表现他本人就是一个爱笑爱闹的大男孩。不过当媒体问起他未来10年的计划,雷德梅恩收起笑脸正色道:说实话,我真的没有什么计划,我之前的职业生涯没有太多选择的机会,每一个角色,包括《万物理论》的角色,都是我奋力争取来的。之后他又笑了:希望奥斯卡奖能让我不至于失业。

 

冈萨雷斯,喜欢挑战的完美主义者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去年《地心引力》导演、墨西哥人阿方索·卡隆刚捧走一座小金人,今年另一个墨西哥人又来了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著名的墨西哥电影三杰之一,其他两位则是阿方索卡隆和拍摄了《环太平洋》吉尔莫德托罗


  冈萨雷斯这个怪才导演,在25岁前和电影没有任何交集:大学主修传媒,毕业后在墨西哥一家电台工作,所主持的摇滚乐栏目颇受年轻人欢迎。25岁后,冈萨雷斯开始执导音乐电视,并对影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转战广告界和短片制作,接着成立公司向电影界进军。为此,他跟着一位波兰戏剧大师学习戏剧,并前往美国缅因州和洛杉矶进修编导课程。


  纵观冈萨雷斯的职业生涯,这个墨西哥人的作品总是充满活力和挑战,处处追求完美。

2000年,他的处女作《爱情是狗娘》甫一出炉,就让电影界惊叹于他的才华。影片画面风格粗砺,色彩饱满,灵活的摄影镜头和快速凌厉的剪辑,带着年轻导演扑面而来的锐气。在创作这个故事前,他最初的计划是用11部短片展现墨西哥城的矛盾性格,后来经历了3年的筹划,36次易稿后浓缩成片中的3个故事。


  冈萨雷斯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他对这3个故事的巧妙编排。他用开头一场混乱的车祸将3条线索中的主人公串联起来,在故事中又都用主人公与狗的关系来昭示他们的命运。影片不仅是影像和叙事的创新,而且多层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给沉闷保守的好莱坞立即带来冲击,也让全世界迅速关注起这名影坛新锐。


  2003年,冈萨雷斯执导了《21克》。创作这部戏时,他把所有情节都打乱,在观影的前半小时,观众一头雾水。可神奇的是,在剧情碎片不断闪现、叠加、强化的过程中,故事完整的面貌一点点浮现出来,情绪也不断积累,最后在交织与重现中得到升华。冈萨雷斯这次关注的是生与死的命题,同样是三段式的结构,3位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事故中卷入复仇的漩涡,经历了失去、痛苦与宽恕,对人生的价值重新认识。片名21克,指人死后肉身将失去的重量,也就是灵魂的重量。


  《21克》强化了冈萨雷斯的风格标签,这个出身于第三世界的影坛坏小子,如今已受到欧美主流影坛的认可,也吸引来很多大明星的合作。《21克》中男主角西恩·潘威尼斯电影节影帝;2006年的《通天塔》,冈萨雷斯又招来了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菊地凛子等大牌明星。


《通天塔》剧照《通天塔》剧照

  通天塔是一个宗教名词,又译作巴别塔,语出《圣经旧约》。人类曾经联合起来,希望能兴建一座通往天堂的高塔,但上帝阻止了这个狂妄计划,用不同的语言将人类分隔,划分成不同的种族,彼此之间无法沟通。而冈萨雷斯的野心,是用自己的电影构建一座新的通天塔。他说:这部电影的拍摄灵感来自我远离故乡、飘忽不定的思想状态。作为一个电影人,我的脑子里没有那些愚蠢的国界、国旗和护照。那些都是人类社会发明出来的概念。从根本上来说,我们都是一样的,赤裸裸的人而已。


  在以上的命运三部曲中,冈萨雷斯怀着悲悯的情怀审视着普通人的命运,但现实中他也有狠心和不光彩的一面。为了在作品中占据绝对主导权,他与合作多年的编剧吉勒莫·阿里加产生分歧、不欢而散,并禁止其参加合作作品《通天塔》的戛纳首映式。他的行为受到媒体的抨击。


  今年奥斯卡获奖影片《鸟人》,讲述的是一个中老年危机的故事。男主人公是过气演员里根,事业和家庭均陷入低谷。他想借助将美国著名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搬上百老汇舞台而东山再起。然而这并不容易,他曾经扮演过的超级英雄鸟人,幻化成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在他耳边不断提醒:这一切皆是徒劳。


  在冈萨雷斯看来,鸟人是里根自负的化身,是一个人物的一体两面,合起来成为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形象:荒诞感来自他和周遭世界的格格不入,他有着严肃而崇高的野心,但周围的社会却是如此粗俗不堪。


《鸟人》剧照《鸟人》剧照

  阿方索卡隆曾花费了四年半的时间计划出《地心引力》的每一个镜头,《鸟人》在这种近乎偏执的精细上,也毫不含糊。它延续了冈萨雷斯对电影形式的探索,抛弃了其过去擅长的风格,采用了令人瞠目的拍摄方式:一镜到底,即每个镜头都花非常长的时间拍摄,最终片子仅用14个镜头拼接完成。


  摄影师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很多年前曾与冈萨雷斯有过一次合作:42个小时无间断,他连咖啡都没停下来喝一杯。那时我就意识到他是那种最具进取心的导演。这次,为了达到完美流畅的效果,剧组人员需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镜头并反复排演。各个部门都万分精细,整个剧组必须像一个精确运行的钟表。


  男主角迈克尔·基顿被要求一次性记住15页的台词及精准的走位和动作。拍摄过程中,导演冈萨雷斯对于电影的野心震撼了他,使这把宝刀重新散发出光辉:他不关注票房,完全专注于表演本身。他要求里根的角色要把全部的精神世界赤裸裸地暴露在镜头前,这使得他既可悲又可敬。创造这个角色的冈萨雷斯完全是个疯子,不过我喜欢这种疯子。


  不疯魔不成活。2015年奥斯卡,胜利属于这群偏执狂。


记者:孙夏力 赵晓兰

摘自《环球人物》 15年第6期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