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马丁·斯科塞斯致女儿亲笔信谈电影艺术、生意、未来

写给你的这封信是关于未来。我将立足于我的世界思考未来。 我不是在说丧气的话。我并不是带着挫败的情绪写下的这些文...

查看详细译文>>
电影社会学家马丁·斯科塞斯

在好莱坞这个充满艺术泡沫的圈子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位导演:在好莱坞工作近三十年,却从未因商业目的而拍摄一部“大片”...

查看详细译文>>
大师和他的御用摄影(四):游击战搭档—斯科塞斯与查普曼

《出租车司机》和《愤怒的公牛》是马丁·斯科塞斯和迈克尔·查普曼俩人才华碰撞后的开山之作,奠定了他们一生的事业,...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电影社会学家马丁·斯科塞斯

By 1905电影网2014 . 10 . 29 马丁·斯科塞斯生平简介出租车司机好家伙

电影社会学家马丁·斯科塞斯

在好莱坞这个充满艺术泡沫的圈子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位导演:在好莱坞工作近三十年,却从未因商业目的而拍摄一部“大片”;在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人依靠上亿美元和电脑特技吸引观众的同时,却以电影冷静地剖析着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顽症;在好莱坞只崇尚商业结果的环境下,却不遗余力地追求电影语言的探索,这个与众不同的导演就是马丁·斯科塞斯。

  在好莱坞这个充满艺术泡沫的圈子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位导演:在好莱坞工作近三十年,却从未因商业目的而拍摄一部“大片”;在斯皮尔伯格卢卡斯等人依靠上亿美元和电脑特技吸引观众的同时,却始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电影冷静地剖析着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顽症;在好莱坞只崇尚商业结果的环境下,却一直坚持自己的意愿,不遗余力地追求电影语言的探索,这个与众不同的导演就是有“电影社会学家”美称的马丁·斯科塞斯


美国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美国电影大师马丁·斯科塞斯


  1942年11月17日,马丁·斯科塞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的一个熨衣工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意大利裔天主教徒。斯科塞斯一家所处的皇后区是纽约著名的“小意大利”区,这里居住着大量意大利移民的后裔,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宗教文化和生活理念。多年以后,这种“小意大利”式的生活背景赋予斯科塞斯以无数灵感,他的作品始终带有美籍意大利裔文化的烙印,其中《谁在敲我的门》《穷街陋巷》《愤怒的公牛》等影片就完全以这片街区为根基创作的。


  与自己作品中那些从小就跟着黑手党东跑西颠的小意大利佬不同,童年的斯科塞斯因患有先天性哮喘病而丧失了在户外嬉戏、跑动的自由。长时间在室内独处、以书为伴的斯科塞斯,不但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并且开始对艺术和神学产生兴趣。每当斯科塞斯病情有所好转后,父亲查理就经常带他去看电影。可能是源于父亲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那些电影给他带来了少有的快乐,少年时代的马丁·斯科塞斯就对电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从中学开始,斯科塞斯近乎狂热地泡电影院,收集有关电影的杂志和海报,电影已经成为他生活无法脱离的部分。


  由于家庭的影响,高中毕业的斯科塞斯原本打算成为一位牧师,然而神学院考试的落选却使他鬼使神差般地迈进了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大门。于童年观看的好莱坞及欧洲经典影片不同,大学期间的斯科塞斯接触到很多“新浪潮”电影,他被这些电影崭新的思想与技法所深深吸引,也从此下定决心要拍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在纽约大学接受专业电影教育的同时,斯科塞斯还亲自指导了《你这么好的女孩在这里干什么》《那不仅是你,穆瑞!》两部短片。


《谁在敲我的门》海报《谁在敲我的门》海报

  1966年成绩优异并已取得硕士学位的斯科塞斯在纽约大学留校任教,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的学生中就有后来名声大噪的奥利佛·斯通。在这段时间里,斯科塞斯利用课余时间拍摄了一部影射越战纪录短片《剃须记》,并参与了一些影片的剪辑工作。1967年,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斯科塞斯踌躇满志地着手拍摄自己编导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谁在敲我的门》。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纽约大学进行电影短期培训的女学生莎尔玛·斯库梅克进入剧组,协助斯科塞斯进行后期剪辑。莎尔玛·斯库梅克的剪辑风格与斯科塞斯的电影手法相得益彰,这次成功的配合也开始了他们两人此后三十余年的无间合作。但是除此之外,这部付出很大心血的处女作却没有给斯科塞斯带来其他任何好运。在芝加哥影展上,《谁在敲我的门》这部反映美国意大利裔青年生活的低成本影片没能引起人们丝毫的注意,更不用说发行商的青睐。为拍摄此片已经从学校辞职的斯科塞斯大受打击,对当时浮华的美国电影失去信心,决定去欧洲发展,于是前往荷兰闯荡。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在荷兰斯科塞斯也没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他所追求的电影无法为制片人理解,在阿姆斯特丹的那段日子里,他不得不一直以剪辑为生。1968年底,斯科塞斯再次回到母校纽约大学任教。1970年5月,美国东海岸群众反对越战的运动达到高潮,斯科塞斯为其中精神感动,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拍摄了出色的纪录片《街景》。与此同时,一位B级片商同意发行《谁在敲我的门》,这部尘封已久的处女作终于有机会与观众见面了。(注:B级片是美国六、七十年代的一种低成本影片,一般作为好莱坞影片的加片在影院放映。)


  尽管公映后依然没有得到评论界的赞许和可观的票房,《谁在敲我的门》却引起了“B级片教父”罗杰·克尔曼的注意。克尔曼是美国最著名的B级片导演和制片商,他的“美国国际电影”制片公司经常接纳一些电影界的新手。在他的帮助下,弗朗西斯·科波拉德·帕尔玛等一批年轻导演迅速成名并顺利地进入了好莱坞。因此,很多年轻的电影人都已经将克尔曼和他的公司视为进军好莱坞的跳板。克尔曼赏识斯科塞斯在《谁在敲我的门》中展现的才华,便主动与他联系,邀请斯科塞斯为他的公司拍摄《大篷车博莎》。由于剧本无法更改,日程又定得很死,斯科塞斯在这部电影中几乎没有任何自己发挥的余地。他意识到拍摄这种B级片无法实现自己的追求,便毅然离开了克尔曼的公司,一切重新开始。


  1973年,在好友罗比·罗伯森(The Band乐队成员)的资助下,斯科塞斯带着《谁在敲我的门》的主要人马开始拍摄构思已久的电影《穷街陋巷》。通过演员哈维·凯特尔的引见,斯科塞斯结识了此后关系非同寻常的一个人——罗伯特·德尼罗。几乎与斯科塞斯同岁的罗伯特·德尼罗也出身于意大利血统家庭,同样在皇后街区长大,就连他们所上的高中也只有一街之隔。出生于艺术世家的罗伯特·德尼罗,十六岁时就登上戏剧舞台,展露出惊人的艺术天赋。在与斯科塞斯相遇之前,德尼罗已经在多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是当时电影界崭露头角的新星。相仿的年龄、生活背景和对电影一致的追求使斯科塞斯与德尼罗一见如故,从此德尼罗成为斯科塞斯最为器重的御用演员,两人携手创作了一系列不同凡响的电影作品,也被人视为电影界合作的典范。《穷街陋巷》以“小意大利”区为背景,展现了意裔青年整日无所事事的现实生活和极度空虚、苦闷的精神状态。除了影片深刻的现实意义,《穷街陋巷》在电影语言的表现上也颇具力度,反传统的结构,狂乱的影调,真实出众的表演风格都在那个时代显出独一无二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穷街陋巷》所体现的很多特质也奠定了斯科塞斯作品风格的基础。虽然上映后票房不大理想,《穷街陋巷》却受到评论界一致的赞许,有的影评人将这部电影誉为“这个时代真正有原创力的作品,独立制片的号角”。


  《穷街陋巷》成功后,好莱坞片商纷纷向斯科塞斯抛出了橄榄枝。面对好莱坞的诱惑,斯科塞斯似乎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抛弃原有的电影个性,按照早已成型的套路,一部接一部地拍片挣钱;二是铁定坚持自己的风格,在好莱坞这个圈子里撞得头破血流,最终不是妥协就是离开。而从小就梦想进入好莱坞的斯科塞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力图调整好莱坞与自己电影风格的平衡点,在传统与反传统的路线上走钢丝。1974年的《爱莉斯不住在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影片既保留了好莱坞“女性电影”的模式,又加入了自己针砭时弊的用意。斯科塞斯进入好莱坞后的第一次尝试就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在反映颇佳的同时,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票房成绩。


《爱莉斯不住在这里》(《再见爱丽斯》)剧照《爱莉斯不住在这里》(《再见爱丽斯》)剧照


  1975年,剧作家保罗·斯库拉德找到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希望他们能够拍摄他已完成两年之久的剧本《出租汽车司机》。经过斯科塞斯及剧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这部堪称伟大的电影终于问世了。《出租汽车司机》凭借其中蕴涵的深刻意义、令人震撼的影象、德·尼罗惊为天人的表演,一下在美国引起轰动。影片精准地把握住现代人孤独无助的感觉,以极强的力度鞭挞了美国社会的种种垢弊,所以一经公映就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共鸣。而影片推出的1976年又恰逢“新好莱坞运动”的高峰,丹尼斯·霍普、弗朗西斯·科波拉等年轻导演的作品已经先后问鼎电影大奖,好莱坞内部的新生力量正逐渐壮大。而同样年轻的斯科塞斯凭借这部《出租汽车司机》获得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为“新好莱坞运动”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出租汽车司机》的成功不但为斯科塞斯赢得了荣誉和鲜花,更使他在好莱坞发展的前途一片大好。1977年,米高梅公司投资拍摄大制作影片《纽约,纽约》,斯科塞斯应聘成为导演,并掌握了电影的最终剪辑权。影片本身属于传统模式的好莱坞影片,但斯科塞斯坚持要加入自己的意图,这次斯科塞斯个人创作与好莱坞之间早已存在的矛盾终于显露出来。由于电影中多处情节的设定与大众口味不符,观众无法接受罗伯特·德尼罗和莉莎·明尼莉两位大明星扭打的场面以及非大团圆式的结尾,结果票房成绩惨不忍睹。对于事业刚开始步入正轨的斯科塞斯而言,《纽约,纽约》的失败几乎是致命的。在此后的三年中,他根本没有机会去拍摄一部故事片。当大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斥巨资拍摄《现代启示录》的时候,斯科塞斯却只能拍一部有关The Band乐队的纪录片《最后的华尔兹》


  1980年,在罗伯特·德尼罗的帮助下,斯科塞斯抱着“最后一片”的决心以黑白胶片拍摄了《愤怒的公牛》。这部根据前世界中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的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以极具力度和诗意的画面、无懈可击的视听语言,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斯科塞斯卓越的电影才华和独特的价值观、宗教观。而罗伯特·德尼罗在片中出神入化的表演,不但成为此后众多电影表演教材中的典范,更使他登上了奥斯卡影帝的宝座。虽然此片在纽约电影评论界中好评如潮,但依然没能摆脱票房低迷的厄运。


《喜剧之王》工作照,从左到右依次是杰瑞·刘易斯、罗伯特·德尼罗、马丁·斯科塞斯《喜剧之王》工作照,从左到右依次是杰瑞·刘易斯、罗伯特·德尼罗、马丁·斯科塞斯


  1983年斯科塞斯再度与罗伯特·德尼罗携手拍摄了讽刺美国电视媒体的电影《喜剧之王》。这部以后现代主义手法反思大众媒体的影片,延续了斯科塞斯“票房毒药”的称号。几部影片在商业上的连续失利,使斯科塞斯的事业完全跌入了谷底。这时,斯科塞斯充分意识到了好莱坞的残酷:如果不向商业倾斜就意味着失败。他当时的妻子桑德拉·韦恩布拉特这样回忆道:“马丁希望他也能像卢卡斯和科波拉一样成功,但他害怕自己永远都只是评论界的宠儿,却没有观众喜欢他。”


  在以低成本完成《下班之后》的1986年,斯科塞斯与保罗·纽曼汤姆·克鲁斯两位大牌明星合作,拍摄了台球题材影片《金钱本色》。由于明星的作用以及比较通俗的剧本,《金钱本色》为斯科塞斯赢来了商业上久违的成功。借此春风的斯科塞斯还于当年为超级歌星麦克尔·杰克逊的新专辑拍摄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MTV。


  1988年,斯科塞斯几经周折终于将希腊作家尼科斯·卡赞查斯基的小说《基督最后的诱惑》搬上银幕。影片中对耶酥、犹大等人物的大胆修改,被宗教界人士认定为亵渎圣典,从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众多的宗教组织就发表声明、刊登广告、举行示威以抵制影片的公映。该片的首映式当天,在纽约齐格菲电影院外聚集了数千宗教分子抗议游行,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抗议之声很快就传到欧洲,影片在巴黎上映时,发生了恶意的爆炸事件,多名警察、观众受伤。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基督最后的诱惑》被人指控为蔑视国教。而意大利著名导演泽菲雷利也宣称如果《基督最后的诱惑》参赛,他的《年轻的托斯卡尼尼》将退出电影节……


《基督最后的诱惑》CC版封面《基督最后的诱惑》CC版封面

  在经历了《基督最后的诱惑》的风波之后,斯科塞斯与科波拉、伍迪·艾伦两位导演一道指导了三段式电影《纽约故事》。随后的1990年,斯科塞斯与作家尼古拉斯·彼勒基合作,拍摄了黑帮影片《好家伙》。影片以一个黑手党分子的成长经历,描绘了纽约意大利黑帮从50年代到80年代的兴衰历程。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教父》系列不同,《好家伙》更注重黑帮活动的现实意义。影片强烈的真实感,以及德尼罗、乔·佩西等人精湛的演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家伙》除了摘取了多项大奖外,也成为了该年最为卖座的影片之一。


  1991年,斯科塞斯重新拍摄了好莱坞1962年的经典惊悚片《恐怖角》。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斯科塞斯加入了强烈的社会、宗教意识,赋予影片新的意义。罗伯特·德尼罗也凭借出神入化的演技再次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时隔两年后,一向关注现代社会的斯科塞斯力求转变,拍摄了以十九世纪纽约上层社会为背景的《纯真年代》。从这部电影来看,年过半百的斯科塞斯已经失去了当年拍摄《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时的力度与锐气,《纯真年代》给人留下的印象也仅仅剩下雍容华贵的服装布景以及高贵悦耳的古式英语。


  从《纯真年代》失败的转型后,斯科塞斯似乎开始有意重复模仿自己以往作品的风格。1995年,他再度与尼古拉斯·彼勒基联手,以《好家伙》几乎完全一致的班底拍摄揭露拉斯维加斯内幕的影片《赌城风云》。《赌城风云》对《好家伙》的模仿十分露骨,简直可以说是把故事的发生地从纽约的布鲁克林搬到了沙漠中的拉斯维加斯,而意大利黑手党被经营赌场的恶棍所代替。除剧情上刻意的模仿以外,《赌城》甚至将《好家伙》中著名的长时间跟拍镜头等经典场面都换汤不换药地生搬了过来。但《好家伙》中引人入胜的节奏控制、举重若轻的表现手法等精髓之处都在《赌城》中消失怠尽。而以纽约街头黑暗生活为主题的《逃离死亡》则明显带有《出租汽车司机》的影子,但这部电影非但没有以前沉重的力度,就连剧情都条理不清,实在可以用“乏味”二字形容。以此来看,进入九十年代的斯科塞斯确实有必要停下拍片的脚步,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创作路线了。如果继续这种势头的话,我们将不难猜出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丹尼尔·戴·刘易斯等大牌明星加盟的《纽约黑帮》将肯定会是一部发生在《纯真年代》背景下的《好家伙》了。


  尽管晚年屡出昏招,马丁·斯科塞斯还是好莱坞现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人们也不会忘记他对美国电影所做出的贡献。在电影诞辰百年的1995年,斯科塞斯不但与斯皮尔伯格被《纽约时报》并称为“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导演”,还当选了“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十大导演”。斯科塞斯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将自己的个性、思想巧妙地融入好莱坞影片当中,在突出作品内涵的同时保留了可贵的观赏性。像《出租汽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等作品无论从内涵深度还是在电影技法上都不在欧洲大师级影片之下。正是他多年不懈的坚持,改变了很多人对好莱坞以及美国电影的偏见。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祝这位身材瘦小、精神矍铄的老人能够顺利摆脱现有的困扰,重新创作出如同以往一样出色的电影作品。


  作者:发条橘子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