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银幕搭档情史(五):波兰斯基与莎朗·塔特致命的爱情

莎朗·塔特妩媚并不庸俗,性感却不失高雅的气质征服了这位备受瞩目的波兰导演,她成为波兰斯基的"缪斯&q...

查看详细译文>>
西班牙电影简史 富有极强生命力的艺术国度

如今,西班牙电影人积极投身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创作工作。《小岛惊魂》《机械师》等知名影片或使用英语拍摄,或具有强大...

查看详细译文>>
《霸王别姬》征服戛纳始末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影坛内幕故事。其中的很多细节至今都未在国内报导。陈凯歌、徐枫、侯孝贤、张国荣、巩俐、张丰...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历史人物 / 正文

波兰电影发展小史

By 1905电影网2014 . 09 . 18 电影史波兰电影罗曼·波兰斯基克里日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安德烈·瓦伊达

波兰电影发展小史

苦难的历史往往可以造就伟大的民族。在波兰历史上,记载着许多光辉的名字: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密兹凯维奇和显克维奇等,他们在科学、文化、艺术方面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波兰的电影同样毫不逊色,为我们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大师级导演和一部又一部经典力作。


        波兰地处波罗的海南岸,广阔无垠的平原占整个国土面积的90%。这是一块美丽的国土,然而却有着一份过于沉重的历史。从18世纪到19世纪,有整整123年,波兰曾被当时的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霸占。波兰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与侵略者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1918年成为独立的共和国。但是好景不长,1939年,希特勒法西斯的铁蹄踏进了波兰的领土,直到1945年才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但是战后的波兰依然无法安宁,1956年、1970年和1980年的三次政治危机,使这片美丽的土地痛苦不已。


        苦难的历史往往可以造就伟大的民族。在波兰历史上,记载着许多光辉的名字:哥白尼、居里夫人、肖邦、密兹凯维奇和显克维奇等,他们在科学、文化、艺术方面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波兰的电影同样毫不逊色,为我们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大师级导演和一部又一部经典力作。


安德烈·瓦伊达(Andrzej Wajda)安德烈·瓦伊达(Andrzej Wajda)


        在东欧,波兰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电影大国。波兰电影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五、六十年。
  

        波兰电影学派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特征:直面现实,关注与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波兰电影人的执着与求索精神赋予电影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批作品相对淡化波兰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普通人的生活。
   

        波兰电影关注现实,力图从现实中挖掘生活的复杂和人性的奥秘,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电影大师。其中的代表就是瓦依达波兰斯基基耶洛夫斯基
  

波兰电影的发端  

        在东欧诸国中,波兰是仅次于俄罗斯的重要电影国家,波兰电影历史悠久,早在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之前,波兰人彼得·莱比得津斯基、扬·波普拉夫斯基和卡齐米什·普罗津斯基等人就设计出了可以“使照片活动起来”的机械装置,其中最具独特性的是普罗津斯基设计的“多向摄影器”,1896年,在克拉科夫、华沙和罗兹等地公开举行了最早的电影放映会,这些地方出现了第一批专门的电影院。1902年,波兰第一家电影制片厂成立,拍摄和发行短纪录片、文化片和故事片。1908年,波兰第一部真正的故事片《安东首次到华沙》问世。从1918年起,波兰电影才有了较大的发展,每年生产约20部故事片和60部短片,全国有l00多家电影院,主要放映外国影片。到默片时代后期,波兰已能生产短片300部,故事片仍维持在20部左右,电影院已增至700家。

《下水道》剧照,本片荣获第10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下水道》剧照,本片荣获第10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30年代以后,波兰影坛出现了不同政治倾向和艺术主张的电影派别:第一类人政治观点倾向于自由党或共产党等左翼党派,在艺术上敢于追求,大胆反映社会问题。此类影片的代表人物之一亚历山大·福特拍摄的影片《街头伙伴》(1932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另一部具有故事片性质的新闻报道片《青年之路》遭到审查机构的删剪;另一类电影艺术家试图更加广泛的表现带根本性的问题,作品努力以艺术形式表现人类的根本命运,戏剧性矛盾冲突、伦理道德和社会性问题。这类影片有约瑟夫·莱伊台斯的《年轻的森林》、《罗莎》、《诺沃利普基大街的姑娘们》等;第三类电影艺术家人数占多数,影片拍摄的规模也最大,主要拍摄商业片、喜剧片、历史片、惊险片等。到30年代末40年代初,波兰电影业已得到相当改观,技术设备实现了现代化,各类电影中心得到进一步加强,电影水平有所提高。此时,每年生产故事片已达30部,电影院达到800家。波兰影片在莫斯科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上相继获奖。不幸的是,大好的电影形势由于法西斯德国的入侵突然被破坏了,一切行将进行的变革被迫中止,波兰电影的再发展那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了。


《灰烬与钻石》剧照,本片荣获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费比西奖《灰烬与钻石》剧照,本片荣获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费比西奖


走向辉煌的波兰电影  

        战后波兰的电影是在一片废墟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始恢复的,到大战结束的前一年——1944年,800家电影院只有5家还能放映电影,许多电影创作者不是战死沙场便是牺牲在纳粹的屠刀下。波兰电影一切要从零开始,最初每年只能生产一、二部影片,然而其中有些影片却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如万达·雅库波夫斯卡《最后阶段》(1948)和亚历山大·福特的《边界上的街》(1949),主要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可怕和集中营里骇人听闻的遭遇。到50年代中期,波兰电影有了一定的发展,波兰的导演们利用了此时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创作出了一些针贬社会弊病的具有新的艺术形式的影片。安杰伊·蒙克《铁轨上的男人》(1956)便是这种影片的代表。战后波兰电影艺术上最重要的时期无疑是l957至1961年。此期的几位导演组成了人们公认的“波兰学派”,他们是安杰伊·瓦依达、安杰伊·蒙克和耶日·卡瓦莱罗维奇等人,他们的标志作品便是《下水道》《灰烬与钻石》、《带夹板的人》、《埃罗伊查》和《夜车》等影片,它们的特色是阴郁与残酷,它们探索了波兰晚近的历史,提出了社会道德与民族同一性问题。50年代后期的波兰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除了上述导演外,波兰后来又涌现了一代又一代享誉世界影坛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耶日·斯科利莫夫斯基克日斯托夫·扎努西和克日斯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到60年代中期,波兰电影的伟大时代宣告结束。日益增长的政治压力缩小了导演们的自由空间,各电影摄制组的自由管理权也受到限制。有的导演的影片被禁映,有的离开波兰去了国外。但是波兰电影始终是在不断克服危机中前进着,不断有新的影片被列入世界名片中,则《大理石人》(1976)、《铁人》(1981)、《十诫》(1987)等等,至80年代,波兰已拥九个不同规模的制片厂,11个创作集体,400多位导演,年产故事片已达40部。

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


        随着80年代中期以后波兰经济的衰退,波兰电影经济也日益困难,特别是在80年代未国家政治变革后,电影的衰退也日益显现出来。国家对电影的拨款逐渐减少,西方影片,尤其是好莱坞影片大举进攻波兰影视业,本国电影几乎完全被挤出了电影市场。为了挽救波兰悠久的电影艺术,政府有关部门和电影界人士早就采取种种措施。经过种种努力,情况似乎又有了新的变化,波兰电影人都以1960年亚历山大·福特根据著名作家亨里克·显克微支的小说改编拍摄的影片《十字军骑士》为骄做,它像《乱世佳人》永远立于美国历来最成功影片榜首一样,这部当年拥有近4000万人次观众的影片,在差不多40年后仍名列波兰电影票房的前茅。波兰电影人企盼着民族电影再度辉煌。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

风雨飘摇的波兰电影  

        进入90年代以后,波兰电影虽然仍有令人瞩目的进步,但却陷入到新的困境中。导演尤利乌斯·马胡尔斯基的现代强盗喜剧片《杀手》不仅在国内保持了长达一年的高上座率,而且被好莱坞作为创作样板买走,另外还有一批观众达到500万(波兰人口不足4000万)的影片。更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导演克日斯托夫·基耶斯洛大斯基拍摄了享誉世界的《蓝》《白》《红》“颜色三部曲”。
 

        像所有欧洲国家那样,好莱坞影片主导着波兰观众的兴趣。尽管如此,仍有不少波兰导演在坚守民族电影这块阵地。1998年,两位波兰电影大师完成了两部文学改编片:安杰伊·瓦依达(1926~)改编拍摄了密茨凯微支的巨著《塔杜施先生》,该作品70年前曾改编成默片;耶日·霍夫曼(1932~)实现了昔日梦想,将波兰另一位文学巨人显克微支的波兰古代史三部曲搬上银幕,片名为《用火与剑》。还有30多年前出道的导演克日斯托夫·扎努西如今仍在影视多轨道上活动。基那斯洛夫斯基探讨现实问题的影片所取得的世界性成就仍在继续产生影响。年轻导演纳塔莉亚·科伦卡一格鲁兹的处女作《疯狂》讲述了一个暴发户的故事,他从一个很有抱负的新闻记者突然变成了一个收入丰厚的股票投机者,肆元忌惮地跨越一切道德界线聚敛财富,竟成了波兰现代社会样板式的人物。

        波兰电影仍是丰富多彩的,另一方面也证明,即使在困难的条件下导演们也能够继续发扬他们固有的优势。如扬·雅库布·科尔斯基就以新片《波皮耶拉韦电影院的故事》通过几代人的命运非常精心地用童话般的手法表现了波兰的历史。
  

        1995年,多罗塔·肯杰尔夫弗斯卡的处女作《乌鸦》在柏林电影节的儿童片比赛中获得成功。不久前,她又完成了《一无所有》的拍摄,讲述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过活的辛酸故事。她经常被丈夫扔下不管,害怕被丈夫遗弃,被迫杀死了第四个孩子。导演以极优美的画面并配以浪漫的音乐(钢琴、竖琴和很大的管弦乐团)表现这个悲惨的故事,从美学上将片中人物的痛苦美化了。于是引起了强烈的争论。老资格的电影摄影师维托尔德·阿达梅克几十年里与许许多多导演合作过,拍摄过许多重要的影片。与许多同行相反,他是在前些年动荡的岁月中仍然留在国内的人,现在他也导演影片了,他的处女作是《星期一》,讲述一个青年男子24小时的生活,他突然获悉自己失去了工作,于是便以残暴的手段向债务人索债。这是一部受了美国独立影片影响的波兰式强盗片,真实地反映了缺乏道德,冷酷无情、肆无忌惮的波兰当今社会。这部影片曾参加1999年的柏林电影节的“青年电影论坛”的放映。


《钢琴家》剧照,本片荣获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钢琴家》剧照,本片荣获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波兰电影虽然处在颓势之中,但罗兹电影学院和罗兹电影制片厂培养出来的电影人才早就散布在许多国家,也算作是对世界电影艺术的一大贡献。
  

        毕业玉罗兹学院的波兰电影的传奇-波兰斯基,凭2002年完成的《钢琴师》一举夺得第55届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和第7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部讲述犹太音乐家在德军集中营遭遇的影片,可以被认为是波兰斯基对自己犹太人身份的深刻反思,同时,他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理想,即通过影片深入探讨人在特定历史现实中的生存命运。波兰斯基是在罗兹学院中尘封多年的胶片中,还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基耶斯洛夫斯基,他与波兰斯基名声相当但风格迥然不同。
  

        与波兰斯基的经历类似,他也是一位居住在海外的波兰电影大师。但与波兰斯基的诡异恐怖不同,他的影片通过朴实而精练的电影语言展示了对于人性更具哲学意味的探讨,受到了知识分子和广大影迷的喜爱。与一般导演不同,基耶斯洛夫斯基关于电影的灵感主要来自于文学,他曾说过,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加谬等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可以说,他是在用电影的语言探讨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生存状态。
  

        制片人雅布隆斯基曾经担任过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系列电视电影《十诫》的助理,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工作风格至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很多人说他不是艺术家,而是制造工匠。他讲的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很普通的人,但这正是他眼中的世界。他的观点很尖锐。当他遇到你,他会记得你一年前穿什么衣服。他有一双纪录片电影人的眼睛,每个细节都对他很重要。他既严肃,又有一颗火热的心。”
   

        基耶斯洛夫斯基以他的朴素精炼和对人性道德的深入思考赢得了世界影迷的厚爱,波兰斯基以他恐怖诡谲和对人性的大胆剖析和无情批判赢得了人们的青睐,他们分别以其风格迥异而又同样深刻的思考成为波兰和世界电影史上的大师级人物。


《十诫》剧照《十诫》剧照


        如今在西欧和美国工作的大量的波兰摄影师都来自罗兹电影学院。他们是:斯·伊德齐亚克和亚·卡明斯基安·巴特科维亚克和爱·克沃辛斯基,皮奥特尔和维托尔德·索波辛斯基。
  

        一个波兰摄影学派参与构成了好莱坞目前的摄影艺术;这里还有一批优秀的波兰电影作曲家,他们的名字可以列出一长串,其中作为这一领域新星的米哈乌·洛伦茨目前每两部波兰电影就有一部是由他作曲的,不久他就要去好莱坞作曲了。但波兰不会是只出天才摄影师和作曲家的国家。
  

        尽管波兰电影成了当今无情的市场法则的牺牲品,但波兰电影仍然活着。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