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条

专访《后会无期》制片人方励:我和韩寒不靠电影生存

结果没过几个月,路金波帮我打一个电话说,韩寒这个哥们,这回下决心了,决定要做了,我说行,我立刻就飞过去了。我记...

查看详细译文>>
起底韩氏商业圈:《后会无期》串起韩寒与他的商业朋友

在《后会无期》拍摄中,和韩寒合作的商人有三个:整部影片的制作投资来自路金波和方励,前者是韩寒合作十数年的出版商...

查看详细译文>>
韩寒自述《后会无期》制作缘由

有朋友觉得《后会无期》必定是个不错的电影,也有人觉得肯定烂成渣,这些都不重要,做出来前甚至上映之后,我自己都不...

查看详细译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电影制作 / 正文

专访《后会无期》摄影指导廖拟:有时候,适合比坚持更重要

By 1905电影网2014 . 08 . 07 后会无期摄影韩寒廖拟

专访《后会无期》摄影指导廖拟:有时候,适合比坚持更重要

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上映以来,因为导演本身的名气,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但是话题都在纠结于票房以及电影台词上,对于这个电影圈称为“新思维”的电影,在电影本身上很少进行讨论。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其实要克服多重的困难与压力,从工业流程上,还原《后会无期》的拍摄现场,看一个新人电影如何能够取得成功。

        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上映以来,因为导演本身的名气,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但是话题都在纠结于票房以及电影台词上,对于这个电影圈称为“新思维”的电影,在电影本身上很少进行讨论。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其实要克服多重的困难与压力,从工业流程上,还原《后会无期》的拍摄现场,看一个新人电影如何能够取得成功。


  《后会无期》摄影指导廖拟分享他和韩寒在拍摄《后会无期》的影像风格确立,以及他和导演是如何给《后会无期》进行定义的。廖拟0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从事摄影工作至今。


专访《后会无期》摄影指导廖拟:有时候,适合比坚持更重要来源:电影网

专访《后会无期》摄影指导廖拟:有时候,适合比坚持更重要收起

《后会无期》曝终极预告


  拿到剧本后,您有没有对影片进行定义影像风格?看完剧本后都做了哪些准备?

  最早的剧本和现在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当时暗黑的成分比较多一些,胡生这个角色类似于《现代启示录》中的 库兹上校,讲的是大伙为寻找胡生踪迹展开旅程这么一个故事。正当我每天绞尽脑汁琢磨如何做出中国的《现代启示录》时,新的更为原创的故事在韩寒心中也逐渐形成。随着开机时间的临近,剧本的轮廓也逐渐明显起来。美术进组早,之前也不是太熟,当时为了工作能尽早展开,我和过去不一样,仅仅在一些大概故事轮廓上用图片加文字做的摄影构想,先务虚,为的只是在美学上让大家统一一下,韩寒也定了一些清规戒律似的东西,知道哪些是一定要追求的哪些是肯定不要的。然后就是试片,主要是针对选择用那个厂牌的变形宽荧幕镜头,为此我们特地去了东极岛,故事开端的地方,阴差阳错,后来影片的开场白便是几乎试片的所有素材。接下来是针对这次拍摄中一些难度较大的或者从未拍过的方式进行测试,比如原先的“台球真相”这个段落,是一镜到底的长镜头,需要对白和台球轨迹、演员走位、和机器运动是用一个镜头来表现的,其中就牵涉到CG和各个部门的配合,所以前期做了大量繁复的测试。等剧本最终版定下来之后,马上就开始分镜绘制了,20天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整个风貌几乎能在墙上看到了。


  开拍前期与韩寒导演的沟通如何制定《后会无期》的影像风格?能否聊聊您和导演的合作,其实在早前您和韩寒导演就有合作拍摄过MV,是否会有早期合作上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在里边?在拍摄期间有没有在构图和灯光氛围上有一些讨论,比如应该往什么方向走?

  也许是我和他太熟悉彼此影像上的喜好了,在影像风格上几乎没有正儿八经地谈过。他也是习惯视觉想像的人,有时在一起,在车上听到某段音乐,他就开始现场编段子脑补,说这个音乐到这儿调子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啦,这个适合像《大师》的拍法啦,这个影调很像《醉乡民谣》啦,这里这里该剪一刀啊。。。回想起来,这部电影的故事雏形也是也是这么开着车,一路讲故事一路脑补画面出来的。在拍摄期间,几乎没有在构图和灯光上有不同意见,因为这些都事先沟通好的。也许有时我在构图设置上太极端,自己都不太自信时,他提醒,我调整。


  影片使用什么摄影机拍的?共有多少机位?拍摄的格式,选定这款摄影机的考虑?会进行详细的测试吗?

  大部分用的是ALEXA XT,几乎一台在拍。现场在分镜上能看到有用的分解,在不穿帮、光的方向也允许的情况下,另一台同轴拍。选用ARRIRAW4:3记录是最早定下来的事情,因为要用变形宽荧幕镜头。为此我们做了不同厂牌的镜头测试,最终选用了Master Anamorphics ,虽然它变形特征没有其他头那么张扬,但我们还是看中了它的“大清新”。还有一点,当时只有35、50、75三支焦段,长焦端需要用MP来弥补,他们相对接近一些。


《后会无期》剧照《后会无期》剧照


  片子有大量的大场景和车戏,如何去把控?作为摄影师您是如何去营造并实现影像的气氛?

  片中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是我们熟悉的地方。上海选用他的老家亭林,好多是他以前闲逛和过去我们拍过的场景。公路部分在西昌,我的老家,那些森林和村庄也是我经常骑行路过的地方,沙漠是去年我拍《对荣耀的管理》的地方。所以这些地方的季节和天光什么时候拍和什么位置拍我们都是很有把握的。车戏在片中有一定比例,对话都是在板车上完成的,因为白天要用灯,晚上要让类似直升机螺旋桨的自制假路灯旋转起来,其实都是常规操作。拍车的全景行驶镜头,尽量像后面一辆车看到的他们,《平凡之路》就用尽了车外的所有跟拍,起初想像《龙纹身的女孩》那样特效做超稳定的,后来出来效果太冷血,保留了原先的。Flying cam的航拍镜头,风格也是最早定下来的。导演清规戒律中的一条:“一定要像Google Earth的地图视点。”追求“在美丽奇幻的大地图案上故作镇定地行驶”观感。选用Flying cam第一是因为它的速度能真正起来,第二要载重EPIC(5K拍摄后期如需做稳定扩大画幅)第三抗风能力。不幸的是,我们选用的西昌、内蒙、东极岛都是风速恶劣的外景地,人几乎都站不稳了,几次都是飞行员边说任务中止边拍下来的。。。后期做了稳定之后,某些画面没有原先那么无垠了。稳定和荡气回肠我们选择了后者,所以有些画面会抖动,这个将来一定注意,寻找更适当的方法。


  在影视城找陈乔恩的那场长镜头的戏,是如何设计的?用了多长的轨道?拍摄和调度上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乔恩带他们逛车墩的那个镜头,用了多少轨道忘记了。剧本中描述:“这些年轻人走在光怪陆离的南京路上,与共军日军国军擦肩而过。”这句话就很有画面感啊,冷静荒诞地描述这个时代下几个朋友的友谊。开始担心长镜头中有瑕疵,还准备了一条Steadicam的正面,最终还是用了这个长镜头,会更有性格和怪诞一些。当时下着小雨,群众演员开始偷懒,自己就跑到房檐下躲雨去了,韩寒说这种懒散状态特别好,于是我们偷偷推车看了一遍,不错,去掉和加上一些调度就差不多了。同时在前景走廊中设置了一些民用灯泡,找出冷暖,放了些光头演员在前景,提些高光。


  还有在旅馆的那场戏是实景拍摄的还是在棚里完成的?灯光是怎么进行选择的?

  小旅馆很特殊,在剧本和小说里都是里外两头跑的关系。曾经考虑过棚拍和实景结合的方式。但诸多原因还是选用了实景。所幸实景的结构很像剧本描述的空间,这很难得。虽然空间狭小,但移动组出色完成了几个关键的运动。我特别喜欢《1988》里女孩为他们挡光的那幕,在残酷现实中找到了真挚一瞬。所以大概想像中的调子应该是暧昧的,窗外不远处的工地灯赤裸裸地射进来,我钟爱暖黄和孔雀蓝的冷暖搭配,无论是色温和画面固有的色彩上。


《后会无期》剧照《后会无期》剧照


  夜里被警察追逐,镜头调度和灯光设计上是如何实现的?有没用到特殊的拍摄工具?

  这场戏算上特写没记错的话一共有八个镜头,镜头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一头一尾的全景是带密度拍的假夜景,其余正扣和特写都是深夜拍的,没有特别之处,还是常规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均为韩寒做车手完成,他甩尾我放心,几乎都一条过,多拍两条也是为了给大家深夜提神。

 

  台球厅的那场戏也非常独特?能和我们分享下这场戏是如何处理的吗?

  “台球真相”那幕是剧本从最初就决定要做到的。而且是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从一号到九号球的过程,镜头有时在人物有时在台球上,需要在两人中间穿梭,随着袁泉的台词步步逼近。这个主意定下来后,很有挑战,大家都愿意尝试。


  我们于是第一步先用5D来拍摄不带球的完整过程,以确定剧情台词和机位景别的表达是否恰当。

  第二步去做实景勘察,测量好墙和桌子与人的距离。选用合适的移动器材和灯光方案。最终还是发现用Roger Deakins老师的那种加长dolly和倒挂减震头的组合最合适。


  第三步便是做动作预演,所幸我们的副导演刘作涛是个台球高手和摄影师白玉侠对sketchup的神级操控使得这个动作预演得以完整清晰地表达给4th(韩国特效公司)。

  第四步就是现场排练了,我们带机排练了整整一天,好像完整的就有七十几次,一次比一次更精进,各部门各司其职神经紧张。导演和演员在大结构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台词和动作,我们与特效也随时调整,最终在夜晚彩排完毕。


《后会无期》剧照《后会无期》剧照


  然后就是实拍当天了,拍了三十几次,调整的都是表演的节奏和台词,最终大家依依不舍地完成了最后一条。

  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以这个长镜头为基础,拍一个分镜版。桌面的球用真的,袁泉的表演更加真实出彩,技艺惊人,监视器那边像观看世界杯点球一样傳來阵阵欢呼。因为后期特效时间长,在剪辑的时候用了这个分镜版。没想到大家都认为分镜版的表演和运动更加完美,于是就最终用了它。等到特效把最终完整的长镜做好交给我们时,我们也很激动,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也是拿得出手的东西。这支长镜头大家只能在删减段落中见到了。

  很怀念拍“台球真相”的那几天。


  摄影就是光和影的艺术,给我们讲一下全场电影里面用灯的选择以及应用吧。

  灯光从量上来讲其实还好,属于中等电影的配置。动静看上去大点的是沙漠岩石那场,两辆吊车分别吊起两副天幕灯做底子,里面各十只八排kino flo,尽可能的高,让它尽量匀称,后来底子太亮还关掉了几只。然后人物的火光用两只800W散光加1/2CTO打银面反射,再过事先准备好的1/4CTO和最浅的红组成的色纸帘子,一起晃动。柏霖脸上的则是用的真正火把,因为他的眼镜很容易穿帮,所以前面的灯光配置也是先模拟真实火焰的得出来的,多亏那时温度还算寒冷,不然他真的会受不了。然后大全景的时候,几乎用掉了12kpar以上的所有高色温灯和两辆发电车,安排在背景几公里外的位置,为给远山一点点密度。结果剪辑的时候全景被剪掉了,哈哈。


  “车库”那幕的主要颜色也是黄和蓝。在堪景的时候,确定了大概演员的位置,以分镜为依据,在他们身后合理的远处,按照冷暖比例设置了不少民用灯管。在绍锋身后五米高的位置,有两个窗户,可以做出戏剧感强烈的光效,让人感觉很自大,同伴们很崇拜的样子。于是在外面用曲臂车吊起了两盏18kpar加1/4cto来直给,模拟外面下午直射的光线。曲臂车的好处是能随时快速地调节灯的高低位置,需要细调的时候,马上就能完成。拍他们进门的时候,只用五分钟就挪动到门口的位置。然后,在仓库里面,拍近景时扔了些麻布在地面,用6kpar打它做反射,模拟地面的反弹,烧了些香让光束形状更明确。


《后会无期》工作照《后会无期》工作照


  在拍摄过程有没遇到一些不可预计的情况,比如天气问题导致有些场景没有达到预期?

  因为天气问题导致不够理想的第一名要数东极岛了。本来出发前的岛上段落希望是全篇最为灿烂魔幻的。但那个季节大雾绵绵,阴晴不定,关键是海不蓝天不透,唉,至少成就了“后来”那个段落,但要反过来拍“那个时候”就太难了。幸好,其实也是无奈,韩寒修改了剧本的开头,不至于那么露怯。也幸好做试片时拍了好多漂亮的天光,也幸好当时的演员是胡生,那时是八月末,东极岛最好的季节。


  然后是加油站的戏,那个地方特别奇怪,每到下午两点太阳就来一块云挡住,而且一直追着太阳挡。。。还要抢时间,演员最多,档期也都不一样,不能等光,剧本设置的也是中午,众多问题摆在面前,只能把镜头统筹到利弊最合理,先拍档期紧的,但也多要了他们的时间,大家都挺仗义,也对演技是个考验。贾老师我记得拍完最后两个镜头就直接上车奔成都赶飞机了。


  影片里用到特效合成的地方多吗?是否有合成师在现场协助您?

  特效除了火箭爆炸和台球两个重要场景,剩下的就是添加飞机和云,擦除这些合成了。但要知道他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大大小小81个镜头,并且最终质量完成得相当不错。4th Creative Party的人只要有特效镜头,都会派人来现场,如果他们不在场的时候临时突然要用CG,我们就用微信联络请教。


《后会无期》工作照《后会无期》工作照


  和韩寒导演合作愉快吗?

  那当然,他这么友善又有趣的一个人,和各个部门相处得都很愉快。他钟情摄影组的原因也许是我们部门单独做饭比较和他口味吧,老来蹭饭。


  最后您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这次在拍摄上很艰苦,感谢摄影师白玉侠、灯光师严笑、焦点员房跃和刘涛、移动组长张久海、调色师朴相洙的认真和专业支撑起每一格画面,选择厉害的船员出海,这便是拍摄心得,赖以摄影组移动组和灯光组以及画林DIT大家齐心协力才共度难关。


  来源:影视工业网

 

对本文章有疑问,或者想提出意见。请联系我们
相关词条
收起